在東部旅行經驗中,花蓮對於西部南北的旅人來說,其最為居中的位置,無論是搭飛機、火車,甚至是從公路之巔的武嶺,愜意接上中橫公路的太魯閣一路抵達,皆有著多元的旅行方式,本次的映像旅行,我們隨著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與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的腳步,尋訪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感受相當多元卻不多見的“原”技藝。
旅程分享前,先一同瀏覽影片吧!
手作溫度、時間漫遊
本次旅行搭乘火車抵達花蓮的首站,我們來到新城鄉來場有趣的漫遊,而這漫遊開端就從Yuli經營的【翼展商行X織娘之家】拜訪一趟吧。抵達這座落於台9線上的商行,映入眼簾的除了充滿簡樸的木造建築與鮮明的肖像木雕之外,牆上所展示店家供應的咖啡/茶、寵物友善以及素食餐點皆為自己手做的看板,不僅相當亮眼精緻,同時更增添可愛的氣息呢。走進店內,瞬間只能用WOW的讚嘆來形容,因為對比店外,店內像是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一樣,城堡內像是一座別有洞天的博物館,琳瑯滿目的柴燒陶器、茶壺、編織作品等陳設,皆為主人家Yuli自己設計手作的藝品,在這些陳設中最為瘋狂的是Yuli對於摩卡壺有著愛不釋手的狂熱,因此整個店內更有各式摩卡壺的收藏,以及歡迎懂得品味摩卡壺魅力的玩家們一同在此交流的熱情呢,而在讚嘆她的摩卡壺蒐藏之於,善於編織的Yuli與我們分享如何運用天然苧麻的原料,結合泰雅及太魯閣族手工織布的文化內涵,將其鮮豔的各式圖騰編織而成,進而與經過防潑水處理的牛皮一同加工而製成獨具原住民特色,卻又像來自歐美充滿精品質感的在地手作織布皮包“YuliTaki”。








其實此行拜訪Yuli,除了欣賞她收藏摩卡壺的樂趣與精湛的織布皮包技巧之外,更是來感受她“全素”的無菜單料理,對餐餐皆有肉的我來說,過往品嘗全素的餐食不外乎為佛道的信仰餐食體驗,而這類的餐食料理方式多為將豆類加工品以更為濃郁的醬料、油脂進行拌炒、煮食而成,也因此在用餐前我也有著先入為主的觀念,抱持著有點敬謝不敏的心情迎接Yuli準備端出的全素餐。卻沒想到開胃菜居然是令人意外的鮭魚生魚片?這道鮭魚生魚片可不是真的鮭魚,卻也不是豆類加工製成的素魚所刻意製造而成的鮭魚味,而是一片片鮮切的酪梨佐上芥末醬油而成的一道開胃菜,說道這邊你一定很懷疑,鮭魚哪裡來?當下我也相當懷疑,而在Yuli提及曾不吃素的她,在她相當會做菜且為虔誠佛教徒而吃素的先生,為了讓Yuli也能感受充滿鮭魚口感的素食而創造的料理,將酪梨片沾上些許的芥末醬油,準備入口品嚐前,輕閉雙眼後細細品嚐後,所有的疑惑一切豁然開朗,又稱牛油果的酪梨,本身富含油脂的滑口氣息,搭配軟嫩的口感以及芥末醬油些微醒腦的鹹香,對!這就是我們平時在日料店所品嚐的鮭魚生魚片,真是太神奇了。





享用完一道道口味相當不素,調味卻相當自然的全素料理後,我們到新城老街走走消化一番吧!在這段漫遊中,我們首先前往【練習曲書店】,拜訪長年深耕新城老街的胡文偉,隨著他的腳步探索在地漫步生活,而練習曲書店對旅伴們來說或許是一處相當知名的網紅拍照打卡景點,但對於胡文偉來說,這一處標榜“借書不賣書”的書店,主要是讓熱愛棒球的他,帶著新城國小棒球隊的孩子們練球之餘,也能有一處專心讀書維持課業,因此租下這棟老屋,經營著輕食、文創商品與照顧孩子們的空間,除此之外,好奇的問著他借書不賣書,那怎麼借怎麼還?他說只要在書店內的登記簿上寫上姓名與借用書籍,即可完成借出,至於歸還期就是一項緣分,有的人可能忘記、也可能很真的很需要這本書,所以尚未歸還,那麼這本書自然成為活化被閱讀的狀態,而也有書友歸還更多額外的書籍,讓一本書借出變成5本、10本的還回來,不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情誼的交流嘛!而對我來說,曾經我也在職業棒球的相關體系工作過,我很能體會國小少棒隊的資源狀態,就如同練習曲書店的概念一樣,此行我將鮮少使用的兩個棒球手套從防潮箱拿出來,請胡教練轉贈他任教的新城國小棒球隊有需要的孩子們,我想這樣的活化手套們,更具意義呢!







而參觀完練習曲書店後,我們轉往緊鄰的【新城天主堂】參觀,雖然這座天主堂過往造訪時也與旅伴們分享過,但每次造訪這處原為日式神社,現今依舊保有神社鳥居、參道、狛犬、本殿卻融合著幽靜典雅的天主教教堂空間、聖母像,這樣宗教融合的多元性,我想更是只有台灣這片土地僅有的多元包容性呢!
新城天主堂文章請點選
(映像旅行) 太平洋超Chill旅玩in花蓮豐濱、台東長濱








沉浸於歐日合一的天主堂後,隨著胡教練的引領下我們漫步於老街之中來到了昔日台電營業所的舊宅空間,在這座閒置已久的空間中,胡教練同樣也承租下來進行舊屋改造活化作為【新城練習曲文創空間】運用,同時在11/1至2023年的2/28,與齊柏林基金會一同商展齊柏林導演26幅巨型空拍作品,不只是讓新城在地人也能感受過往必須前往大都會才能欣賞的展覽之外,也能藉此為當地種下文藝氣息小小種子呢。





欣賞完一幅幅令人讚嘆台灣之美的空拍鉅作,隨著老街步行漫遊,其中一處【斯土有情陶燒工房】更讓這條古樸的街道增添現代藝術的點綴風貌,走進工房內,主理人溫怡宏與王秀嫻這對夫妻以家鄉旁的立霧溪泥為材捏陶成形,以不上釉藥的技法,讓陶土藝品藉著窯爐內燃燒柴火產生的高溫、落灰隨之沾附,進而有著如同釉藥的光澤卻更多了獨一無二的花紋與質感,不僅像是藝術家與大自然緩慢對話後的精美結晶,更是品味藝品享受品茗生活的最佳體現呢,很可惜此行造訪的時間不足,若能與他們一同體驗捏陶窯燒,製作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柴燒茶具,一定更充滿來自立霧溪風土的魅力呢。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1600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600

快門:1/50s、光圈:f/6.3、ISO 640
參訪完像是金工藝品質感的陶燒工房,在老街轉個彎我們來到【豆花兒】品嚐著以花蓮小農所種植無基改黃豆所研製而成的豆漿豆花,而這碗豆漿豆花不僅豆香濃郁,搭配著不死甜的糖水與軟Q的珍珠,一同與綿密的豆花品嚐,更是有種懷舊的古早味呢,而這間豆花兒其實也是胡教練的太太為了讓孩子們能有更穩定的“陪伴”空間與資源,因而在此承租老屋賣起豆花,創造穩定的收入,回饋於需要協助的孩子們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600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0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3s、光圈:f/8.0、ISO 1000

快門:1/60s、光圈:f/6.3、ISO 10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8.0、ISO 1000
探訪完新城,首日旅行也接近尾聲,即將入夜的此刻我們穿過太魯閣大橋,前往北岸的【達基力部落屋】,走進如同山城部落屋拜訪太魯閣族的畫家郭文貴老師,郭老師與我們分享在他從事繪畫前,他只是個國小老師,而在退休過後,隨即與太太在此一同開設餐廳,提供旅人太魯閣族風味餐為業的生活,卻因2004年政府即將為太魯閣族正名一事,於餐廳的空間中舉辦宣誓大會,而郭老師在這山海環境中的環繞下,拿著隨手可得的水泥漆,開始彩繪裝飾餐廳內的牆壁,開始進入無限想像領域的繪畫世界中,嶄露色彩濃郁狂野,卻又像是充滿山水、魚群洄游環繞的類似印象派畫風的創作之路。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s、光圈:f/5.6、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s、光圈:f/4.0、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25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5.6、ISO 3200

快門:1/60s、光圈:f/6.3、ISO 3200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6.3、ISO 2000

快門:1/50s、光圈:f/5.6、ISO 3200

快門:1/50s、光圈:f/6.3、ISO 2000
在郭老師分享如何從油漆塗牆的即興創作,轉化為使用油彩為媒材在畫布上盡情揮灑腦海中的壯闊山海景緻,以及運用漂流木經過風化海水侵蝕而成的孔洞,灌入膠彩刨片後向是鳥類翅膀般的柔美,同時也在靜謐的夜裡,一同品嚐豪邁的鹽醃烤肉、搗小米麻糬、鹽殼烤魚等風味十足的原住民料理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0、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0、ISO 2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0、ISO 3200

快門:1/30s、光圈:f/5.0、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0、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0、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4.0、ISO 2500
頑石點成金
首日欣賞完柔韌的原住民手作工藝創作與新城老街漫遊之後,旅程第二日我們換個方式體驗花蓮的特色,而這樣的特色在旅伴們造訪花蓮時,必定於馬路邊上都看過的巨型大理石塊,這些大理石塊我們都知道皆為建築裝潢時用於牆面、地板抑或是家具的原料,但從未見過如此堅硬、冰冷的礦物,是如何透過加工與設計的巧思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所用,這次有著難得的機會拜訪位於新城鄉北埔村的【Babo石驗室/暖石心工作室】,因此我們隨著主理人娟娟與品淨的腳步,造訪各自家族所經營的大理石工廠參訪。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0s、光圈:f/6.3、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60
文前提到的巨型大理石塊要如何加工?首先我們抵達Babo石驗室共同主理人之一的品淨家族之煌奇石業工廠,參觀整個大理石加工的製程,而這些大理石塊其實皆來自世界各地,也因每個產區的地形地貌不同,所以有著如同木紋、千層甚至我們常見的潔白淡雅等各種樣貌,難得能走進大理石加工廠,看著這一顆顆重達20噸的原石透過天車輸送至加工機械區,將原石修邊後,進入可切成80塊大板的排鋸機,再透過補膠的技術強化天然大理石內部可能產生的缺塊、空隙後,最終透過研磨拋光而完成我們熟知的充滿光澤大理石大板片, 而這些漂亮的大板即是傳統建築裝潢業所用的建材原料。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13、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1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5.0、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7.1、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6.3、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6.3、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6.3、ISO 8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10、ISO 800
接著這些大板就會進入更細微的加工切割設計製作,此時的工作則是到娟娟的家族工廠永鴻企業社進行接手加工,而娟娟的爸爸則是極具大里石切割技術的工匠,透過他的專門技術,即可將每一片大板做到完美的對花拼貼,這樣的精湛技術著實令人相當讚嘆。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快門:1/80s、光圈:f/6.3、ISO 1250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1250
在這些大理石的傳統加工之中,必定產生些許的邊角廢料,而Babo石驗室/暖石心工作室的娟娟與品淨即是透過自身學習藝術相關設計領域後,回到家中利用生活、藝術結合的設計概念,將大理石的原石,甚至是過往丟棄的邊角廢料轉化為更貼近大眾生活的杯具、餐具甚至是充滿創意風格的家居擺飾,讓大理石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牆面、地板裝潢,而是更貼近與人交流的溫潤生活。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6.3、ISO 320

快門:1/60s、光圈:f/6.3、ISO 32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6.3、ISO 320

快門:1/60s、光圈:f/7.1、ISO 32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7.1、ISO 320

快門:1/60s、光圈:f/6.3、ISO 320

快門:1/60s、光圈:f/7.1、ISO 320
除了專精於大理石創作的Babo石驗室/暖石心工作室之外,位於吉安鄉的【那魯灣手藝工坊】的古拉斯老師更是玩出極致的創意,走進位於2樓的工坊,古拉斯老師隨即拿著過往複合媒材的創作與我們分享,像是堅硬無比的石頭施以拉鍊的裝飾,令其視覺上有如柔軟的零錢包,又或是透過疊加、鑲嵌與線材的彎折,轉化為逗趣的螞蟻小提琴手,這些將頑石轉化為玩石,更是一種有趣的情懷,其中老師的創作系列中,透過巧手將酒瓶切割、搭配竹編製作而成的手沖咖啡、茶具,以及在蜿蜒的樹枝中不知如何將電線穿入其中的植物檯燈,每一件都饒富巧思,同時充滿童趣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32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0、ISO 25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0、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0、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2500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25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6、ISO 1600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2500
隨著設計師利用石材、玻璃等複合媒材的創作展現精湛技藝,在吉安鄉的黃昏市場旁,有著一處相當特別的金工飾品陳列空間,而這樣的空間是由來自阿美族雙胞胎姊妹Panay、Api創立的【Midudu Jewelry Lab】,與後山金工房、自然禮讚共同經營,此行我們像是阿美族母語Midudu的“要跟隨”之意,與老師們一同將銀塊燒熔,並透過反覆地敲打、燒軟,再敲打令其從原本的銀塊轉化為眼前一件件有著姊姊Panay旅法11年所累積的法式浪漫氣息,同時也注入原住民剛毅元素的剛柔並濟作品呢!有點可惜的是礙於造訪的時間不夠,只能下一次再來,完整體驗一日金工的製作課程,做出一只屬於自己的真皮硫化銀牌手環,更有點石成金的樂趣呢。

快門:1/60s、光圈:f/5.6、ISO 32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6、ISO 1600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4.5、ISO 3200

快門:1/160s、光圈:f/4.5、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7.1、ISO 16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4.5、ISO 3200

快門:1/60s、光圈:f/4.5、ISO 4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4.5、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4.5、ISO 5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1600
徜徉縱谷的依山傍水
旅程的前兩天,我們拜訪了許多原住民藝術職人,藉著他們的技藝,感受花蓮不同的人文風貌,在第三天我們前往位於壽豐鄉的花東縱谷側,隨著精通玉石且對於台灣玉有著深入研究的林盛火“阿火師”,一同在這盛產玉石的溪谷中漫遊認識未經琢磨的玉石最真實的樣貌,而在溪水中除了石頭長期受到浸潤而夾雜苔蘚的綠色調之外,最容易誤認的則是紋路優雅且深邃墨綠色的蛇紋石,而真正台灣玉原石的光澤反而為較淡的翠綠色,同時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還能散發閃閃的光芒,當然這樣漫步於溪谷的體驗旨在認識辨別當地自然地形景觀,我們還是要維持永續環境的精神,將其歸於原位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s、光圈:f/14、ISO 100

快門:1/4s、光圈:f/22、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s、光圈:f/16、ISO 100



探訪完位於中央山脈側的溪谷,才知道這座稱作荖山的樹林中,其結實累累的豐滿老欉柚子樹,皆為【美卿姐】的父親昔日所耕耘栽種,同時運用無毒草生栽種的自然農法,再漫步於這座滿是柚子樹的山坡上,皆有著柚皮精油淡雅清香呢,而隨著步道一路前往【荖山雙層一號景觀平台】來場愜意的野餐,欣賞著遠方縱谷平原與海岸山脈交織而成的遼闊景致,更是舒適自在呢!同時這些鮮美的柚子,更能透過美卿姐以“週期、節氣、輪作”的設計巧思,前往她的家中品嚐一頓像是傳統大家庭用餐時,才能品味到的私廚料理大菜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200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快門:1/180s、光圈:f/8.0、ISO 160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6、ISO 16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6、ISO 1600

快門:1/30s、光圈:f/6.3、ISO 1600
此行其中一處住宿點,即為座落於荖山山腳的【靜樹湖民宿】,民宿主人Pohsi透過自己的平面設計師經驗,在此花了3年的時間建造心目中理想的民宿,同時運用自然地勢與預防日益嚴重的強降雨狀態,打造了一座與溪水相連卻相當平靜的滯洪池,早晨光線照耀於民宿與身後的中央山脈時,平穩如鏡的倒影映襯著山脈、民宿與兩旁的落羽松,猶如瞬間一秒抵達歐洲的恬靜唯美呢,而且此行有著手工造舟並完成環島的達人【大沐老師】,引領著大家在這片湖上划著獨木舟,沉浸在當下微風徐徐的優美環境中,真是相當浪漫呢。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6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4.5、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00
走進民宿內寬敞挑高的大廳,在每間客房皆有不同的主題設施,甚至有著小型溜滑梯的設計滿足有著小孩的親子家庭需求呢,同時牆面上有著Pohsi熱愛輕航機空拍花東縱谷的攝影作品分享,若少了床舖的擺設,可能還以為走入了一間私人美術館呢。

快門:1.3s、光圈:f/7.1、ISO 32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7.1、ISO 16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5s、光圈:f/7.1、ISO 1600

快門:1/15s、光圈:f/8.0、ISO 1600



除了住在壽豐的靜樹湖民宿,旅程首日的夜裡我們則是住在北端緊鄰太魯閣大橋的宇馨藝民宿,而好客的主人家“松哥(台語)”除了與我們分享獨門的釀酒好滋味與外皮爽脆、內餡有著馬告清香且飽嘴多汁的烤香腸之外,滿是木頭薰香的小木屋座落於雄偉的太魯閣山勢景致中,更是如同松哥的退休生活一樣無拘無束的愜意呢。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0、ISO 3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4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400
迴盪縱谷間的暢快餘音in阿改玩生活 feat. LIGHT光芒樂團
旅程的尾聲,不如聽首充滿花蓮在地熱情的歌謠吧,因此我們前往位於萬榮鄉支亞干部落的【阿改玩生活】這處有著多元部落體驗的活動空間,坐在庭院上,聽著LIGHT光芒樂團詮釋著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音樂以及充滿熱情的歌聲與節奏,我想只有面對面的臨場,才能完整個感受其散發的熱情與光芒,而這樣的熱力隨著麥克風盡情地放送於花東縱谷之間,不僅是東部無形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我想也是探訪原住民技藝的一種最真摯的回饋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6.3、ISO 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200
喜歡本次於花蓮探訪原住民技藝的旅行嗎?
很特別感謝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與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的引領,讓我們能看見很不一樣的花蓮。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60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景點資訊(點擊即開啟地圖連結)
住宿
花蓮縣住宿選擇(映像生活 feat.Agoda合作優惠連結)
秀林鄉
新城鄉
吉安鄉
Midudu Jewelry Lab:花蓮縣吉安鄉南山五街20巷18號2樓
壽豐鄉
私廚料理-美卿姐(電話預約):0972-893-392
萬榮鄉
LIGHT光芒樂團主唱小碧 吳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