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漫遊 台東藍、人文海in台東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蟬鳴響徹天際、氣溫逐漸升高,又是親近湛藍海洋的暑假時刻,這次的旅行,我們前往熟悉無比的台東,在湛藍無比的太平洋沿岸,踏著沁涼海水追尋浪花蟹的蹤跡、感受都歷天空之鏡的唯美夢幻、馬武窟溪SUP的愜意,並順著溪流向上徜徉幽谷稻香、以及在成功鎮尋訪尚青的漁市拍賣、日治時代的人文情懷。

 

 蟬鳴響徹天際、氣溫逐漸升高,又是親近湛藍海洋的暑假時刻,這次的旅行,我們前往熟悉無比的台東,在湛藍無比的太平洋沿岸,踏著沁涼海水追尋浪花蟹的蹤跡、感受都歷天空之鏡的唯美夢幻、馬武窟溪SUP的愜意,並順著溪流向上徜徉幽谷稻香、以及在成功鎮尋訪尚青的漁市拍賣、日治時代的人文情懷。

 

旅程文章分享前,我們先一同瀏覽影片吧!

 

探訪繽紛愜意老街光景、隨著浪花蟹一同倒退嚕 in大武鄉

 台東這一年多次造訪的縣市,卻隨著每一次的造訪都有著不同的感受,這次的旅行很感謝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的邀約,帶著我們一般觀光客相當容易錯過的有趣行程,在旅程首站,我們前往【大武鄉老街】,與“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的導覽員玲芳會合,開啟大武社區導覽以及期待的海岸抓浪花蟹行程。

此行前往台東,我們搭乘每張座位皆有USB充電孔的便利新自強號,從台北車站出發約4.5小時即可抵達。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6.3、ISO 3200
抵達台東的旅程首站,我們從探訪大武鄉老街開始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7.1、ISO 500
這次漫遊大武社區、在海岸抓浪花蟹等體驗當地生活,皆由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的導覽員玲芳一手包辦。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5.0、ISO 200

 

 對比台東市、成功、長濱甚至是池上等知名地區,大武鄉可能是住在台灣西岸的旅伴們較為陌生的地區,走進串連接著屏東與台東的南迴公路大武鄉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許許多多有著彩虹繽紛色彩的屋舍,而這些有著繽紛色彩的屋舍,其實是因為西元1998年的88風災,富山部落的村民受到風災的侵害,因而被迫遷於山腳下的大武村,並在此以永久屋的形式繼續居住著,而後透過油漆品牌的贊助,讓這片村落妝點繽紛的色彩,也造就現在的大武彩虹村的絢麗稱號!

隨著濱海公路進入大武社區,映入眼簾的即是這一棟棟相當繽紛的彩虹屋舍。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各家屋舍的外牆顏色排列方式皆有所不同,在這片繽紛色彩中更是點綴些許屋主的設計巧思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9.0、ISO 100
不過這些屋舍皆為居民所住,因此在老街漫遊欣賞外牆的同時,也要注意禮貌不要打擾居民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0s、光圈:f/7.1、ISO 500

 

 穿過彩虹屋隨著玲芳走入老街中,首先我們走到“董石頭”的石頭伯家中,可別以為我打錯字,或是石頭伯真的因為很“懂”石頭而有此稱號,石頭伯是真的姓董名石頭的一位大武村相當知名的人物,而他的故居在當時養殖漁業尚未發達的年代,台灣漁市能吃到的虱目魚,皆為台東近海捕獲的虱目魚苗,再轉往西海岸進行養殖令其長大後,才進入漁市銷售,而石頭伯的家即是大武地區漁民們每日於早晨駕駛著舢舨出海捕撈魚苗後,於此進行集散分裝送往各地的魚苗買賣市集,而隨著玲芳的解說下,進入屋內欣賞昔日石頭伯分裝魚苗的壁畫、日治時期的大武村街景照片,更能想像昔日此處的熱鬧非凡呢!

走過彩虹屋,我們抵達石頭伯的家中拜訪。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s、光圈:f/7.1、ISO 100
走進屋內,即可看到昔日石頭伯在此分裝虱目魚苗的可愛壁畫,同時能明瞭當地當時近海漁業的盛況。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5.0、ISO 200
而在照片牆上欣賞昔日的大武風華,更發現大武曾經有著戲院的娛樂設施,更凸顯當時人潮聚集的熱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7.1、ISO 500

 

 繼續朝老街南側漫步,穿過昔日網路、電視資訊不發達時,村民為了瞭解本日天氣、潮汐等氣象資訊以利出海捕魚或是農耕,因而聚集在氣象站公佈欄獲取資訊,接著我們抵達記錄著民國50年代,大武村農業最為繁華的縮影“楊家碾米廠”,在當時這條短短的街上有著3-4間的碾米廠,更可見昔日稻米收穫時的產量豐厚,不過隨著時代更迭、稻米消費量下降,這些碾米廠也逐漸不堪虧損而關閉,而走入楊家碾米廠,透過陽光灑落其中,不僅能欣賞昔日木造碾米機的古樸懷舊光景,同時屋內的木頭薰香氣息,更讓這座老屋建築有著十足韻味呢。

接著我們抵達大武氣象站。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0s、光圈:f/7.1、ISO 500
早期尚未有著網路資訊的時代,當地人皆會在氣象站外的資訊牆了解今日甚至是一週氣象預報,不僅作為出海捕魚的參考,同時此空間也成為另類的閒話家常聚集地。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0s、光圈:f/7.1、ISO 500
在老街漫步的同時,更發現映像生活與旅伴們每年一同藉著桌曆分享盈餘所捐助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在6/28於大武村開辦南迴診所,很開心我們也能為醫療資源相當匱乏的南迴地區,協助大家有著第一線醫療的基礎,不用再花上大把時間前往市區大醫院。
抵達楊家碾米廠,玲芳開始帶著我們欣賞僅存的木造碾米工廠,訴說著當時大武碾米廠的興衰故事。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7.1、ISO 5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7.1、ISO 500
在碾米廠中,看見這陶瓷絕緣的插座,更勾起小時候的時光記憶。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7.1、ISO 500
在此也有著許多大武昔日照片能一窺當時風華盛況。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7.1、ISO 500

 

 走出碾米廠老屋,在一旁結滿酸甜可口桑椹的樹下乘涼,吃著桑椹的同時聽著玲芳分享大武沿海的漁業生活,從針對不同目標魚種、季節而有不同捕撈方式的近海漁業,到看似吻仔魚但其實是於海水、淡水兩側迴游的日本禿頭鯊捕撈方式,才知道其實近海漁業捕撈並非想像中的負面,而是隨著季節的輪轉,捕撈當季繁盛的新鮮魚種,進而讓一年四季有著多元的漁獲,同時也保有資源生生不息的永續意念。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7.1、ISO 500
在這棟老屋門樑上,還保有各個階段的門牌以及不多見的房屋稅籍牌、自來水牌。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7.1、ISO 500
在碾米廠旁的庭院,玲芳與我們分享大武地區從沿岸到近海捕撈的漁業型態,其中貌似吻仔魚,但其實是日本禿頭鯊的捕撈工法,更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0s、光圈:f/7.1、ISO 500
同時玲芳以縮小的撈網模型分享當地人如何在海浪拍打的過程中,嘗試著捕撈日本禿頭鯊的辛勞與危險。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7.1、ISO 500
而近海的延繩釣漁法,更是捕撈鬼頭刀、旗魚等東海岸常見魚種的工法之一。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0s、光圈:f/7.1、ISO 500
在聽著玲芳分享的同時,發現庭院的這棵樹讓我有著兒時記憶。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7.1、ISO 500
因為飽滿的桑葚,更是我小時候常吃的酸甜好滋味呢!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0s、光圈:f/7.1、ISO 500

 

 走讀完大武村昔日的風華後,我們穿過濱海公路抵達湛藍的太平洋海岸,在此不只是為了欣賞這片充滿層次的壯闊藍海,而是準備尋找又稱“倒退嚕”的浪花蟹,而我們將牠喜愛的秋刀魚塊裝進網袋中,並綁妥於鋼筋上,尋找一處海浪來回拍打的沙灘,並將裝有餌料的鋼筋插入沙灘之中,隨著海浪來回沖刷餌料散發氣味,約莫30分鐘即可嘗試尋找浪花蟹是否造訪,而在等待的同時,我們愜意的撿拾沙灘上的漂流木,挖一個沙坑來場沙窯悶烤雞蛋,隨著等待時間到,回到海邊,利用電風扇的外罩當濾網,插入沙灘並將鋼筋周圍的砂石挖入電風扇外罩,透過海水沖洗過濾,而眼前一隻貌似砂石的浪花蟹隨即浮現,隨著體驗昔日居住於海岸的村民消遣娛樂,感受大武村老街與海岸間的互動風華,更是欣賞風景之於,相當有趣的深度旅行呢!

接著我們穿過濱海公路,來到這片湛藍透澈的太平洋海岸。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首先玲芳拿出一根鋼筋,教我們如何捕捉浪花蟹。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首先將切塊的秋刀魚放入網袋中,在鋼筋上綁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接著示範將綁好誘餌的鋼筋插入沙中,以及如何利用電風扇外罩當作撈網的示範。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教學完畢,我們轉往這片唯美漸層的湛藍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首先選擇海浪沖刷拍打的交會處插入裝著誘餌的鋼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同時在鋼筋的末端綁上醒目的絲帶,以利後續挖掘浪花蟹時尋找誘餌放置處。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在等待浪花蟹靠近誘餌的同時,我們在岸上挖了個洞,以漂流木當柴火,準備來個有趣的控窯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將沙窯燒熱後,埋入包好鋁箔紙的雞蛋,再將沙子覆蓋確實,並圍起一圈提供辨識。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13、ISO 200
30分鐘過去,我們回到海邊,拿著電風扇外罩背對大海,將其插入沙灘開始將誘餌周圍的沙子挖入電風扇外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透過海水過濾掉綿細的海砂後,在這些石塊中找到浪花蟹了嗎?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浪花蟹的背甲實在太像鵝卵石,翻過來底部一瞧才看得出來是隻甲殼類動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接著我們將浪花蟹放入裝滿海水與細沙的桶中,這樣看的出來浪花蟹的石頭外觀了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13、ISO 200
抓完浪花蟹,沙窯也可打開品嚐有著些微海風鹽味的控窯蛋了!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13、ISO 200
下一次造訪,若是能於下午接近傍晚的天色,在此抓浪花蟹、控窯,享受沁涼海風,一定更唯美舒適浪漫。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隨著馬武窟溪,品味幽谷香Q好米、徜徉碧綠溪水in 泰源幽谷獼米、TryFun野萃文化

 離開了大武村,我們北上前往東河鄉,轉進台23線順著馬武窟溪逆流而上來到海岸山脈最大的盆地“泰源幽谷”,而在這多為陡峭地形的東海岸,透過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長年推擠,因而造就這塊面積約130平方公里的盆地地形,同時透過馬武窟溪與眾多支流匯聚於此,讓這座盆地擁有著水源豐沛、日照短卻強烈,適合作物種植猶如世外桃源的靜謐環境。

離開大武,接著我們北上前往位於台23線的泰源幽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7.1、ISO 100
由於泰源幽谷受到馬武窟溪的環繞,因此皆有著相當純淨沁涼的泉水,相當適合農業耕作。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22、ISO 100
因此,泰源幽谷有著純淨的泉水以及強烈卻較短的日照所帶來的溫差,讓稻米能有著飽滿結穗以及香甜口感。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25

 

 因此我們拜訪了座落於優美水田旁的【泰源幽谷獼米】,透過主理人阿美族的黃忠文、蔡禮闈夫婦的分享辭去公職返鄉,與父母重新學習務農,在這片翠綠環山下以不施肥、不用藥的自然無毒農法種植著各式稻米作物,也因在這自然靜謐的盆地環境,山間的獼猴常在夜裡下山品味著天然純淨的穀物,一同與萬物分享的理念,發展為獼米的有趣意念,這次的造訪,他們以收成的新米依照來訪的旅人人數,去殼輾打對應數量的新鮮稻米,同時我們一同以白米、黑米、紅米、糙米與紅藜製作相當健康且賞心悅目的五色米帶回家煮食,而在現場也以煮熟的五色米,愜意的搭配喜歡的蔬菜、肉類,包裹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飯糰,在這片翠綠的山林盆地中,品味著五色米香越嚼越滿是稻香的Q甜美味,真是閒情逸致呢!

於是我們造訪泰源幽谷獼米,品味在此以無毒農法種植各式稻米的美味。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7.1、ISO 100
首先我們聽著主理人分享如何在此優美的盆地環境中與獼猴們分享作物的種植故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5.0、ISO 320
接著我們準備製作可帶回家蒸煮的健康五色米。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640
有吃過糙米嗎?對比潔白的精米,即是稻穀收成時,簡單的去掉外殼,因此外表有著黃綠的色調,卻也是保有最佳營養成分的狀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5.0、ISO 320
充滿花青素與膳食纖維的鮮豔紅米。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4.5、ISO 640
五色米的製作相當愜意,只要依照自己對與米種口感的喜愛,進行選取調配即可,唯一需要少量的即是容易引發便祕的紅藜。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640
接著將裝滿各種米粒的量杯,依照自己的美學角度,依序倒入瓶中。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5.0、ISO 64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5.0、ISO 640
製作完畢,即可發現每個人對於色彩堆疊的意念皆有自己的想法,相當有趣,期待回到家煮飯後品嚐其五色米的口感。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9.0、ISO 100
接著,我們用剛出爐的五色米,搭配蔬菜、肉類,製作飯糰品嚐!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200
包裹各種配料的飯糰,陽光照射下晶瑩剔透,好似水晶飯糰。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9.0、ISO 200

 

 品味了一丸可口營養滿分的飯糰後,我們再隨著馬武窟溪順流而下,抵達位於出海口的東河橋下與善於溯溪、SUP的【TryFun野萃文化】一同會合,因為除了感受馬武窟溪孕育泰源幽谷純淨唯美的自然農作之外,在這炙熱的夏季裡,來場沁涼的SUP親水體驗溪流的碧綠,更是相當適合的活動,於是我們在主理人子豪的帶領下,穿上救生衣,在岸上學習如何操控SUP等教學後,隨即在這相當平靜的出海口岸下水,划向橋墩有著鮮明紅艷色彩的東河新橋,而從剛下水時,面對SUP貼於水面上帶來的晃動感、坐著像是划獨木舟般的愜意,到最後利用核心肌群嘗試著站立,完成真正SUP的立姿划槳動作,並俐落地穿梭徜徉於溪水之間所帶來的成就感,更是充滿挑戰的樂趣,當然這些過程中可能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入水中,卻不顯氣餒,反而在這炎炎夏日中獲得無預警的沁涼消暑暢快呢!

走吧!我們到馬武窟溪出海口,玩SUP!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8.0、ISO 125
隨著喜愛玩水的TryFun野萃文化,一同徜徉在馬武窟溪翠綠的溪水上。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400s、光圈:f/7.1、ISO 160
首先進行安全觀念的教學。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25
接著教授如何在水面上站立並操槳。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教學完畢,穿上救生衣、綁好腳繩,出發划向東河橋囉。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800s、光圈:f/7.1、ISO 160
要站立於漂浮於水面的浮板,若是核心肌群沒有相當的力度,其實有點不容易呢!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100s、光圈:f/7.1、ISO 160
不過當成功站立,雙腳掌握浮板晃蕩於水面的頻率後,划起槳時比起坐著划,更有成就感呢!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160s、光圈:f/7.1、ISO 160
在馬武窟溪上欣賞著老中青三代東河橋,更是特別的視角。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320s、光圈:f/7.1、ISO 160
機身: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400s、光圈:f/7.1、ISO 160
照片提供:林涵青(好日誌)

 

黑潮的熱鬧in成功漁港

 回到岸邊簡單沖洗後,正值飢腸轆轆的中午時刻,不如往北前往東海岸最大的魚貨中心【成功漁港】尋訪尚青的海味吧,抵達昔日稱作新港漁港的成功漁港,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呼應此處發達漁業的船體造型建築,走進建築,等待我們的是家族4代皆從事在地水產事業的【順大新港黑潮海鮮餐廳】王小姐,因為在此品味來自於太平洋黑潮的新鮮海味之前,我們首先了解漁獲從何而來?於是隨著王小姐一同進入其中,欣賞著透過需要站在高聳的標台上,進行既危險又難度相當高的擲標技術,捕撈隨著浪花奔馳的旗魚之漁船,將一尾尾龐大又艷麗的旗魚吊掛上岸、東海岸常見同時也是外銷北美製作成魚排,卻台灣人鮮少品嚐的鬼頭刀,以及各式隨著太平洋黑潮來訪的各式當季魚種,皆匯集於此,而最熱鬧非凡的莫過於漁會糶(音同:跳)手俐落的手勢與喊價的拍賣現場,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手勢,都是商家之間瞬息萬變的競標過程,而在競標完成後,商家隨即將得標的漁獲移至一旁的解魚分切區,這從上岸、銷售到分切的一條龍過程,不僅源自日治時代即有的銷售程序,熱鬧的氛圍不僅內行看的是門道,對我們這外行的遊客,看了更是過癮。

離開馬武窟溪,我們轉往東海岸最大的漁港【成功漁港】。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走進外形猶如漁船的建築內,眼前即是寬敞的魚貨拍賣空間。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500
這次漁港內的拍賣導覽,我們隨著【順大新港黑潮海鮮餐廳】王小姐一同認識東海岸常見的海洋漁業。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500
成功漁港是旗魚產量最大宗的地區,因此首先我們認識這承襲日治時期,需要站至船頭高台,擲出標槍捕撈旗魚的漁船。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7.1、ISO 100
看著這銳利的三叉戟,想像漁船乘風破浪時,鏢手持著相當沉重的魚叉,無懼風浪的站在高台,精準的刺中旗魚,這項技藝不僅相當困難,同時危險性極高。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造訪這天,旗魚船進港後吊起豐碩的海上戰果。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0s、光圈:f/5.6、ISO 800
拉開雨傘旗魚的背鰭,鮮豔的花紋實在令人驚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500
當漁船將漁獲全數上岸後,糶(音同:跳)手拍賣完隨即會吹哨吸引商家聚集,準備熱鬧非凡的競標活動。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0
當商家得標後,隨即會在漁獲上貼上自家標籤,以利後續處理魚貨的工人辨識。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600
除了旗魚之外,眼前這一尾尾肥美的紅魽魚,更是讓我垂涎三尺,好想買回家。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0、ISO 800
這天還捕到有地震魚之稱的深海魚“皇帶魚”。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0、ISO 800
高經濟價值的紅喉也是成功漁港常見的魚種。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6.3、ISO 800
同時做為出口量相當龐大的鬼頭刀,也隨著漁船進港陸續上岸。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10、ISO 320
如何分辨鬼頭刀的性別呢?上方較為方正的頭型為雄性、下方較為圓滑的頭型則是雌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0s、光圈:f/5.6、ISO 800
完成所有工作後,漁工開始進行漁具整補工作。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0s、光圈:f/5.6、ISO 500
漁港內針對需要分切魚貨的商家,也有專屬區域可進行工作。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640
因此磨刀後,開始將標到的旗魚進行分切。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640

 

 熱鬧的漁市拍賣後,我們走向緊鄰漁港的餐廳準備大快朵頤一番,當然,於此4代經營水產的順大新港黑潮海鮮餐廳,即是來自於成功漁港最即時最新鮮的海產,必定不能錯過鮮甜綿密的旗魚生魚片、濃郁海味迸發的紅魽、海戰車所熬煮的味噌湯,以及東海岸眾多吮指回味的海產呢!

逛完緊張刺激的競拍後,準備大快朵頤一番囉!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s、光圈:f/5.6、ISO 250
Q彈的九孔搭配鮮甜綿密的白肉旗魚,真是美味!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6、ISO 800
同時店家以紅魽、海戰車熬煮的味噌湯,更是相當鮮美濃郁。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100

 

眺海的迷戀in菅宮勝太郎宅、眺港café

 飽餐一頓後,成功鎮這座規劃相當方正,有別於許多鄉鎮,有著井然有序配置的城鎮,究竟源於誰的遠見?因此我們來到【菅宮勝太郎宅】一探究竟,而生於西元1883年的菅宮勝太郎,於西元1907年(明治40年)從日本調派至屏東,而後西元1922年(大正11年)轉往台東廳擔任新港支廳長一職(相當於現在的成功鎮鎮長),而他即是在此開始致力於漁港的興建、城鎮道路有著相當整齊的井字型規劃設計幕後工程,而在西元1932年(昭和7年)新港漁港竣工後,日本政府再次調動他的職務轉往他處時,菅宮勝太郎卻已眷戀成功鎮的海岸之美,因而辭去新港支廳長一職,同時在此建立起一棟2層樓高,能遠眺一手打造新港漁港海岸的木造建築定居於此,每天享受著在陽台喝咖啡看港灣海景的愜意生活。

吃飽喝足後,我們前往昔日規劃成功鎮(新港)的先驅“菅宮勝太郎”故居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40s、光圈:f/8.0、ISO 4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500
很喜歡細細品味日式木造老屋與陽光灑落所展現的光影。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5.6、ISO 32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7.1、ISO 640

 

 而這棟滿是木頭薰香的日式老房,也隨著西元1943年菅宮勝太郎病逝,隨著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最後由高端立醫師與父親高篤行牧師於此設立高安醫院與教會,在當時百廢待舉且交通、衛生各項條件不如西台灣發達的台東成功地區,協助當地人醫療、心靈信仰的協助與寄託。

走進菅宮勝太郎故居,迎面而來的即是濃郁的木頭精油所散發的薰香。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7.1、ISO 64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7.1、ISO 640
在當時多為一樓平房設計的時代,菅宮勝太郎築起少見的二樓木造建築,作為眺望自己一手打造漁港風貌的享受。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7.1、ISO 1000
而屋頂的大樑中保留著昔日建造屋舍的上樑記牌(棟札),不僅明確記載此屋竣工的年代,同時也存放現今經過修復後的上樑記牌,串起這段時光記憶。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3s、光圈:f/5.6、ISO 1000
走向二樓陽台,雖然已是物換星移的演變,前方已不是直接望向港口的遼闊視野,但是想像著菅宮勝太郎在此望向海景,享受自己致力規劃成功鎮的成就,實在享受。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0s、光圈:f/7.1、ISO 500
隨著菅宮勝太郎逝世,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承襲此處的高端立醫師,在此與有著牧師身分的父親,設立著高安醫院與新港教會。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7.1、ISO 640

 

 因此在成功鎮漫遊時,不妨造訪欣賞迄今依舊充滿豪華的古樸建築,透過濃郁的木頭薰香引領,在這和室空間中遙想菅宮勝太郎是如此眷戀台東成功的港灣海岸,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的情懷。而欣賞完這棟木造建築後,一旁的眺港café即是高端立醫師因原本木造房屋無法負荷,進而在一旁擴建洋式建築的診所,因此在這現已做為午茶咖啡之用的建築,在店內品味有著中醫師身分的老闆所調配相當特別的中藥草本咖啡飲品、欣賞店內保有診所掛號、看診的空間氛圍,更是一種另類的中西合併雅致呢!

而後隨著教會與醫院的空間不敷使用,因此在日式老宅旁蓋了一棟西式水泥建築的診所,提供當地居民更為完善的醫療品質空間。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6、ISO 320
走進昔日的高安醫院、今日的眺港café喝杯午茶吧。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8.0、ISO 320
很有趣的是,即便現在為咖啡店,但依舊保留昔日高安醫院的陳設,因此喝飲料時,要先在這掛號窗口報到先嗎?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8.0、ISO 32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s、光圈:f/8.0、ISO 32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3s、光圈:f/8.0、ISO 320
眺港café的飲料不僅單純的咖啡與茶,其中蘊含著有著中醫身分的店家,所調配的草本漢方,一同混搭,相當新穎,充滿喉韻呢!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5s、光圈:f/5.6、ISO 32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8.0、ISO 320
同時緊鄰著昔日的高安醫院,這棟現代建築也是新港教會的新址。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320
走進教會,欣賞著午後陽光灑落於十字架上的建築設計,不僅更有寓意,同時也讓此處顯得靜謐溫暖。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6s、光圈:f/8.0、ISO 400

 

海天一色的唯美靜謐in都歷沙灘

 夏季陽光可能對許多人來說炙熱的相當難耐,但是東海岸的炙熱,卻會因陽光於中午過後逐漸越過中央山脈抵達台灣西部,進而快速轉為清涼,因此在品味完沁涼暢快的午茶時光後,我們趁著退潮時分前往有著天空之鏡之稱的【都歷沙灘】踏踏涼快海水吧!

當太陽越過中央山脈的下午,更是從炎熱轉為降溫的沁涼,不妨在退潮時刻前往猶如天空之鏡的都歷沙灘走走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6.3、ISO 125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0s、光圈:f/5.6、ISO 320

 

 走進這片阿美族傳統海域的都歷沙灘(Pacefongan 巴茲風岸),其獨特的黑色沙灘,透過退潮時分海水撫平浸潤令其有著鏡面般的平滑,再加上下午陽光從中央山脈側朝向太平洋的斜射,進而造就海天一色的夢幻鏡面景致,而捲起褲管、穿著夾腳拖愜意地在沙灘上漫步,欣賞的海面上衝浪的旅人以及地面上快速奔走的可愛寄居蟹,海浪傳來的平穩聲浪,此時此刻舒適帶來的靜謐,更是一種唯美的享受呢!

都歷沙灘不僅擁有唯美的鏡面景色,同時也是衝浪客相當喜愛的景點之一。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5.6、ISO 125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125
透過身後的陽光照耀,低角度拍攝,最能呈現鏡面的唯美感。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漫步在沙灘中,不時有著寄居蟹在奔馳著,相當可愛。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4.0、ISO 125

 

徜徉月升日落的浪漫晚風in 2023月光海音樂會

 在舒適沁涼的午後於都歷沙灘愜意的玩了一會,在這次即將結束的旅程尾聲中,正好是一年一度月光海音樂會盛大開唱的日子,因此我們前往舉辦音樂會的都歷遊客中心,在天色逐漸昏暗轉為柔美海洋夜空的會場,隨著熱情開場的Amis旮亙樂團帶來阿美族以傳統“敲打”器樂的形式,展演猶如隨著海浪漂盪的愜意氛圍、吱吱 郭芝吟的高亢熱唱讓整個夜空充滿炫麗的氣息,在一旁隨興地買份來自大自然製作的餐盒搭配當作晚餐,找一片舒適的草地席地而坐,聽著歌謠享受面對太平洋而來的夏夜晚風,如此愜意的享受生活,我想即是慢下腳步漫遊這片土地最佳的玩法呢!

旅程的尾聲,正值夏至的節氣,同時也是一年一度月光海音樂會開展日。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5.6、ISO 200
有別於各地的音樂會形式,月光海音樂會的周邊有著相當多元且崇尚永續綠色資源的攤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5.6、ISO 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200
買好以葉子作為餐盤的食物,找塊愜意的草地坐下來聽音樂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開展時,主辦方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林維玲處長點燃有著轟天巨響的竹炮,宣告月光海音月會正式開始。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200
Amis旮亙樂團。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吱吱 郭芝吟。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320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6.3、ISO 320

台東的藍、台東的海、台東的人,造就台東的美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喜歡本次沿著台東海岸漫遊的旅行嗎?

特別感謝: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的協助!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網站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Youtube

映像生活Image Life Line

映像生活Image Life Dcard

台東就醬玩 Amazing Taitung-台東縣交觀處 粉絲團

更多台東相關旅行分享請點選

 

景點資訊(點擊即開啟地圖連結)

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大武社區導覽、抓浪花蟹體驗)

大武彩虹村
楊家碾米場
大武海岸(抓浪花蟹)
TryFun野萃文化(SUP體驗)

泰源幽谷獼米/黃金糙米

成功漁港(新港漁港)

順大新港 黑潮海鮮餐廳(魚市場導覽):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4號

菅宮勝太郎宅:台東縣成功鎮中山東路59號

眺港café:台東縣成功鎮中山東路57號

都歷沙灘

都歷遊客中心(月光海音樂會)

官方網站資訊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開拓極北荒蕪 in日本北海道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名寄(第2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在旅程的第1集尾聲,我們離開夢幻丹頂鶴所棲息的釧路後,開始北上朝傳說中的網走邁進,只是這段路從無預警的遇上大雪而道路封閉開始,似乎如同昔日網走監獄重刑犯開墾北海道,充滿著許多艱困的阻礙風險,但卻也在突破困難之後,嶄露於嚴寒極北之地獨特生活情景。
Read More
Read More

翱翔天際不是夢at安捷飛航訓練中心 feat.KKday in台東

 有多久沒回到翱翔天際,享受俯瞰大地景致的上帝視角了呢?台灣唯一的飛行訓練學校【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與【KKday】獨家合作推出從機師培訓用的模擬機課程到從台東機場起風,翱翔東部天際的實機飛行,親自感受駕駛艙環景視角的體驗活動,感受凌空駕馭的夢幻樂趣吧!
Read More
Read More

大雪山下的隱世靜謐in日本北海道旭川、美瑛(第3集) feat.緩慢北海道民宿

 旅程的開端,我們在名寄遇上了入冬來最大的降雪,車子差點被淹沒,好不容易脫困之後,我們在大雪紛飛的浪漫又帶點危險的公路伴隨下,前往位於美瑛,同時像是童話故事般隱世山林的【緩慢北海道民宿】,做為此行漫遊旭川、美瑛2日遊的中心點。
Read More
Read More

尋訪“原”技藝in花蓮 feat. Canon EOS R6

 在東部旅行經驗中,花蓮對於西部南北的旅人來說,其最為居中的位置,無論是搭飛機、火車,甚至是從公路之巔的武嶺,愜意接上中橫公路的太魯閣一路抵達,皆有著多元的旅行方式,本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尋訪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感受相當多元卻不多見的“原”技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