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洲守護者 in金門 feat. Canon EOS M6

  從清代的「金門志」記載,晉朝時期因五胡亂華的戰火,讓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渡海遷徙至浯州躲避戰亂,而“浯洲”便是金門的昔日舊稱,從唐代作為牧馬基地、五代十國開設鹽田開始,昔日的浯州向來是個像海外經商拓展的福饒海港樞紐,直至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江夏侯周德興於福建沿海設防抵禦海盜、倭寇,從與旅伴們分享過的東山島之外,進而於九龍江口外的浯洲設立守禦千戶所,並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將昔日的浯洲更名為現在的“金門”,也因其獨特的戰略位置,讓金門除了有著閩南移民與海外經商的歷史文化之外,迄今軍事歷史的色彩也一直歷久不衰,這次映像生活就帶著旅伴們從這塊土地的守護神“風獅爺”開始,一同帶著大家探訪各處的浯洲守護者吧!

 從清代的「金門志」記載,晉朝時期因五胡亂華的戰火,讓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渡海遷徙至浯州躲避戰亂,而“浯洲”便是金門的昔日舊稱,從唐代作為牧馬基地、五代十國開設鹽田開始,昔日的浯州向來是個像海外經商拓展的福饒海港樞紐,直至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江夏侯周德興於福建沿海設防抵禦海盜、倭寇,從與旅伴們分享過的東山島之外,進而於九龍江口外的浯洲設立守禦千戶所,並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將昔日的浯洲更名為現在的“金門”,也因其獨特的戰略位置,讓金門除了有著閩南移民與海外經商的歷史文化之外,迄今軍事歷史的色彩也一直歷久不衰,這次映像生活就帶著旅伴們從這塊土地的守護神“風獅爺”開始,一同帶著大家探訪各處的浯洲守護者吧!

600年來鎮風、擋煞、破案全靠祂

 搭機前往金門,走出金門尚義機場的那一刻,一定會看見金門的精神象徵“風獅爺”的巨大雕像,而座落在機場旁的尚義環保公園則是復刻全金門各處知名風獅爺的雕像,不過既然來到金門,當然要像本尊一一巡禮囉,所以首站,我們就先前往有著建城迄今有著600年歷史的最老古街「明遺古街」找尋風獅爺吧。
有著600年歷史的明遺古街,迄今還有著少戶人家以及民宿在這些歷史悠久的古厝中居住著。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200s、f/6.3、ISO 100
從金門城北門城樓俯瞰現在的明遺古街,昔日的閩南建築與現代的街道儼然形成時光交錯的時代感。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60s、f/10、ISO 100

 明遺古街是隨著江夏侯周德興於此修築金門城時所鋪設的第一條交通要道,因此自1387年迄今,這條街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條座落在金門北城門外的老街,昔日可是隨著金門城的構築,有著相當繁榮、興盛的貿易、社交等熱鬧的民生場所,相當然爾,一條老街的誕生必定有著伴隨著當地人的信仰中心,走在這僅135公尺的石板老街上,街底供奉著北極玄天上帝的迴向殿則是探訪風獅爺的所在之處,走向廟的後方,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一尊相當雄偉,拿著筆與帥印的帥氣風獅爺,不過真正的重點是一旁披著披風像是小石頭的雕像,這尊即是伴隨著金門城600餘年的最古老風獅爺,在這6個世紀中的日曬、風吹雨打,其真正的樣貌已隨著歷史逐漸風化反璞歸真,雖僅28公分,卻見證了金門的興衰歷史,迄今依舊受人民的供養,佇立守護著!
最古老的風獅爺就供奉在明遺古街路底迴向殿的正後方。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250s、f/6.3、ISO 100
若是不說這是風獅爺,是不是以為只是一顆石頭呢?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25s、f/8.0、ISO 100
與現代重新塑造的雄武風獅爺,600年來受到日曬風吹雨打的風獅爺顯得相當袖珍可愛。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25s、f/8.0、ISO 100

 欣賞完歷史最悠久的風獅爺,往北找找有著現代風格的風獅爺吧,這隱身夏墅村的風獅爺湛藍的身軀與白滾滾的肚子,脖子圍上有著鈴鐺的紅絲帶,是不是與哆啦A夢極為類似呢?除了為夏墅村民鎮風擋煞之外,我想這樣極為類似的逗趣裝扮,應是屬於金門限定的哆啦A夢吧!
夏墅風獅爺有著如哆啦A夢般的特徵之外,更多了張牙舞爪的氣勢。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60s、f/8.0、ISO 100

 每個村落的風獅爺對於村民來說,除了鎮風、擋煞之外,還各有著不同的功能,像是東洲村落的東洲風獅爺,更是有著協尋失物、抓兇辦案的神奇法力,其中以親赴南洋將要犯帶回金門受審一事,更令村民津津樂道,此外若是需要協尋自身遺失物品,不妨也能祈求風獅爺協助,早日找回失物呢!看看這尊130公分高披著紅披風的風獅爺,是不是像極小飛俠一般的可愛,難怪它能遠渡重洋緝兇呢!
東洲風獅爺Q版的身型與紅披風,樣貌相當可愛。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80s、f/9.0、ISO 400
隨風飛舞的紅披風與尾巴的造型,很難不讓人多看一眼。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80s、f/9.0、ISO 400

 在金門北方青嶼村落,此處的青嶼風獅爺便是傳統風獅爺代表之一,隨著漳泉向外拓展開墾的先民,必定會帶著風獅爺,祈求保佑移居新天地時的闔家平安,因此隨身攜帶的風獅爺都相當袖珍,青嶼風獅爺即是移民信仰的代表之一,隨著時代變遷安居樂業,青嶼風獅爺也從私宅轉為守護村落的信仰中心。
青嶼風獅爺的位置相當不明顯,就在這座於明代就建立供奉保生大帝的金山道殿右側的小路旁。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320s、f/7.1、ISO 160
青嶼風獅爺身型也相當袖珍,同樣也經過長年的風化,僅剩頭部獅鼻造型較為明顯。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250s、f/5.6、ISO 160

 北方另一處官澳村,也有一處別具特色的風獅爺,在金門,風獅爺如傳統信仰石獅一般,有雄雌之分,最容易辨別的則是雄獅腿間有著葫蘆或是雄性器官的象徵,而雌師則是手持彩球、彩帶,官澳村風獅爺共有雄雌兩尊,有趣的是,這尊如穿上裙子的風獅爺是雄獅還是雌獅呢?若不仔細觀察,還真的難以辨雌雄呢!
恩,不用說,官澳風獅爺的雄獅除了披風之外,前面圍上裙子的真正原因真的很令人害羞!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00s、f/8.0、ISO 100

 曬鹽產業,曾是金門相當重要的民生產業之一,根據金門縣志等文獻記載,於1100年前的五代後梁時期(西元907-923),金門已有鹽場文化,而西園鹽場更是有著700餘年歷史,於鹽場門前的風獅爺,除了在此抵擋路沖、鎮煞祈福之外,也因其鹽場歷史文化背景,將其製成郵票發行的明星風獅爺呢!
相較於各地的風獅爺奔放的造型,西園鹽場的風獅爺就顯得穩重許多,像是傳統神像有的莊嚴肅穆。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250s、f/8.0、ISO 100

 座落在瓊林村北方的風獅爺,面朝迎風面,為瓊林聚落抵擋東北季風侵襲與鎮煞擋邪之外,更曾於民國38年因部隊構築工事不慎,導致埋入土中,至民國40年因大雨沖刷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後重新安座於此地繼續任務,也因其高大威猛的挺拔雕工,瓊林風獅爺也常收錄於觀光地圖摺頁中,可謂金門最佳觀光大使。
佇立在瓊林村口的瓊林風獅爺,面向村外的威武立姿,即是守護村莊擋煞之勢。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50s、f/7.1、ISO 100

 除了村口的風獅爺之外,還有著全金門最小風獅爺隱身在瓊林21號牆上,風獅爺的功能就猶如我們熟知的石敢當,都有著抵擋路沖、守護村落之功能,石敢當三字的雕刻以澎湖為最多,而金門則是以風獅爺作為相同功能之用,特別的是在此處周遭,除了牆上這尊僅19公分的袖珍風獅爺之外,同時也有石敢當一同安座,像是有著雙重加持之功效。
風獅爺的功能就如同我們熟知的石敢當,最小的風獅爺就隱身在瓊林民宅的牆上。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25s、f/6.3、ISO 400

 這尊風獅爺有多小,看看巷弄與牆面的比例就可略知一二,此外安置處非常隱密,因此相當不容易察覺導致錯過,不過這次探訪我已經將實際地點之座標記錄下來,大家可以循此座標前往探訪這尊小巧的風獅爺呢!(google座標:24.453406, 118.372997)
這尊風獅爺到底有多袖珍,與民宅的全貌作為比例尺就一覽無遺,此外因為此處為路沖形式,因此民宅主人才將風獅爺鑲於牆內,藉此庇佑一家。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500s、f/6.3、ISO 400

 看完最小的風獅爺,座落於安歧聚落的風獅爺則是金門境內受人供奉的最大風獅爺,378公分高的風獅爺,除了身上的彩繪依舊繽紛顯眼之外,相傳安歧風獅爺除了陣風之外,也替村民抵禦痲瘋病之瘟疫侵擾,以及炯炯有神的雙眼,可是有著嚇退海盜侵襲的威風故事呢!
安岐風獅爺不僅是最大尊,同時也是色彩最為鮮豔繽紛的風獅爺。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25s、f/11、ISO 400
加上底座超過4公尺的高的安岐風獅爺,相信是許多曾在此當兵的人共同記憶。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25s、f/11、ISO 400
鮮豔的彩繪與如魚鱗般的鬃毛相當可愛。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25s、f/11、ISO 400

 金門高粱酒是大家偶熟能詳的酒類,但除了高粱作為釀酒原料之外,以小麥製作酒麴更是金門高粱酒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每到小麥豐收的季節,座落在田間的下湖風獅爺,仰天長嘯像是守護著這片即將收成的小麥田庇佑風調雨順,村民豐收更是有著金門限定的獨特景致。
對我來說,下湖風獅爺在這片即將收成的小麥田中,是此行探索中最美的一刻。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400s、f/8.0、ISO 100

 大金門的人民供奉風獅爺鎮風擋煞,而有小金門之稱的烈嶼則是以風雞與北風爺做為代表,但別以為小金門人就不供奉風獅爺呢,只是為數不如大金門眾多,比起大金門風獅爺普遍雄壯威武的造型,小金門相對則是小巧可愛許多,就如這尊位於烈嶼西方宮旁民宅牆上的西方風獅爺,除了抵擋路沖功能之外,也有可能是為了化解廟沖之用。 (Google座標:24.435497, 118.238207)
小金門的百年西方風獅爺的意涵如同大金門瓊林村的最小風獅爺,不過卻好找許多,有著明確的路標,以及位於面對供奉玄天上帝的西方宮右側。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400s、f/8.0、ISO 100
西方風獅爺也是鑲在牆上的形式。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250s、f/8.0、ISO 100
這次的風獅爺巡禮,就像鎮守著大金門這座島以及小金門的中心地帶一般!(引用自Google Map)

古城門藏佳釀

 探訪完風獅爺的足跡後,再回到明遺老街前的金門北城門,昔日的金門城共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由於戰地政務時期,城垣部分已被國軍拆卸挪做軍事防禦建材之用,僅剩城門作為進出舊城區的門戶象徵,而後經金酒公司的回饋金補助下,將北城牆重新復建,也因此北城門是唯一能夠登上城門,走在城牆上不妨遙想當時金門城繁榮盛況!
回到明遺古街前的金門城北門,單線雙向通行的出入口,像是通往關口一般的典雅。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200s、f/10、ISO 100
而北門是唯一能登上城樓的城門,走上城樓,遙想昔日守衛城門的光景,很有韻味。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160s、f/10、ISO 100

 此處的城門在哪?仔細看石碑的後方,馬路的兩側有著古代城牆的遺跡,而此條馬路的位置,正是金門城西門的遺址,在此處最能感受金門昔日長年受到戰火摧殘,以及戰地政務時期挪用為軍事防禦建材而遺留的斷垣殘瓦,因此若是沒仔細注意,相當容易錯過此處。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80s、f/10、ISO 100

 若以門戶進出的宏偉氣派之勢,金門城的東城門則是最為宏偉的門面,其別於北城門狹窄的單線通行、西城門的斷垣殘壁,東城門可是有著雙向通行的車道以及兩旁如確保行人安全通行的專用通道,唯一可惜的是,今日已無法爬上城樓,從宏偉的東城門上居高臨下俯瞰金門舊城區。
有著四線道的東門相當雄偉呢!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640s、f/6.3、ISO 100

 金門城巡禮最後一座的南門,可是探索中最重要的尾聲,因為城門外即是大名鼎鼎的金門高粱酒廠金城廠,對比現今幅員更為遼闊且觀光型態規劃完善的金寧廠,南門的金城廠則是金門酒廠前身九龍江酒廠的所在處,因此更具歷史意義。
南門以作為金門高粱酒廠創始酒廠的門戶。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25s、f/8.0、ISO 100

 而要釀出一壺清香宜人、入喉甘醇的好酒,首要條件即是水質甘美且富含礦物質,而酒廠內的寶月古泉即是透過金門獨特的花崗片麻岩層層過濾而湧出的好水,也因此優異的水質,即在明清都對此口泉水有著諸多紀載,右側的石刻銘文更是近代對於此泉水的讚賞!烈酒經過蒸餾後,都須經過長時間的儲存,令其陳年熟成,消弭過於嗆鼻的酒氣,以時間換取口腔中的迷人醉香,西洋的威士忌、白蘭地是如此,高粱酒更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別於西洋使用木桶存放陳年,而高粱酒則是選用陶甕儲存陳年,因此酒體才能保持長年的純淨透明。
對比新酒廠的觀光工廠,我更喜歡此處的傳統風貌。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25s、f/8.0、ISO 100
有好水、才能釀出佳釀!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200s、f/7.1、ISO 100

 提及金門高粱酒、南城門外的金門酒廠,全都源自於一間閩南四合院民宅。此民宅為金門高粱發明人葉華城先生的故居,昔日金門人大多以地瓜釀酒,高粱酒因古以法釀製所以酒糟味濃厚的難以入喉,多為活絡筋骨藥酒用,而葉華城先生在九龍江酒廠成立前,即在故居釀製高粱酒進行販售維生,而今此處成為金門高粱酒史館,不妨到此巡禮一番。走進酒史館,除了欣賞傳統閩南建築形式之外,每一間廳房都有著昔日葉華城先生製作高粱酒的材料、器具以及釀酒之工序介紹,在當時要突破高粱酒有著酒糟味的關鍵,即是葉華城先生透過參考洋文書籍,嘗試以小麥製麴,再與蒸熟的高粱飯一同釀造而成,此為昔日製麴情景。
很難想像,在金門酒廠成立前,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宅釀製高粱酒,而葉華城先生於故居釀製的技術開啟金門高粱揚名立萬的開端。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320s、f/8.0、ISO 100
故居內陳列著昔日於自宅釀酒的相關器具與史料。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0s、f/5.6、ISO 800

戰地政務時期的美麗與哀愁

 守護著金門這片土地的不僅是神話的風獅爺、歷史記憶中的城門與城牆,從戰地政務時期迄今,亦有國軍在這塊土地上構築著許多濃厚的軍事防禦色彩,除了大家熟知的獅山砲陣地8吋榴砲與砲操、能躲避砲彈襲擊且停泊多艘運補船隻的翟山坑道之外,這次與大家分享一處一天僅兩個時段才會與大家見面的神祕軍事遺跡。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20s、f/8.0、ISO 100

 走向緊鄰金城鎮歐厝村,看準了中央氣象局的潮汐預報時間表,退潮時期的歐厝沙灘可是有著一座相當神秘的景點,漫步於沙灘上約莫400公尺遠的距離,即可發現已經滿是生鏽並佈滿青苔、藤壺與環境融為一體的M18地獄貓坦克車,這輛只有退潮時才會浮現的坦克,在當時則是國軍接收美軍243輛戰車而獲得,後期再因引擎與底盤不堪使用,進而以M18砲塔與M42防空砲車之底盤結合,衍伸而成國造64式輕戰車(TL64)。而這輛M18則是在退役之時作為國軍於海岸打靶之用的靶車,隨著任務取消後,就在此伴隨著漲退潮的海浪沖刷下,不斷的沒入沙灘之中,而今隨著退潮坦克現身之時,欣賞著依舊朝天空聳立的砲管與鏽蝕的車體,似乎訴說著守護這片土地直到永遠的美麗與哀愁呢!
若從歐厝沙灘的入口處朝400公尺遠外的此處觀察,生鏽的坦克與成排礁石重疊的保護色,相當難看見其樣貌。
鏡頭:EF24-105mm f/4L IS II USM
快門:10s、f/8.0、ISO 100
隨著海浪沖刷與漲退潮的滋潤,坦克儼然成為藤壺與貝類的生長住所。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15s、f/6.3、ISO 100
看著它砲口依舊高聳著對向海上,車體卻沒入沙灘中,心中不免對著這守護金門的英雄感到惋惜。
鏡頭:EF-S10-18mm f/4.5-5.6 IS STM
快門:1/30s、f/8.0、ISO 100
某次天氣晴朗的夜裡再次探訪此處,星空下的地獄貓,更是有種迷幻的神祕感。
鏡頭:EF16-35mm f/4L IS USM
快門:20s、f/4.0、ISO 2500

喜歡這次的金門旅行分享嗎?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Twitter

景點資訊(點擊即開啟地圖)

明遺古街

金門城風獅爺二(最老風獅爺)

夏墅風獅爺

東洲風獅爺

青嶼風獅爺

官澳風獅爺(雄)

西園鹽場風獅爺

瓊林風獅爺

最小風獅爺

安岐風獅爺

下湖風獅爺

西方風獅爺(烈嶼)

金門城北門

金門城西門(遺址)

金門城東門

金門城南門

金門酒廠金城廠(舊廠):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城68號

金門高粱酒史館: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城51號

歐厝沙灘M18地獄貓戰車(退潮時才會出現)

Klook.com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開拓極北荒蕪 in日本北海道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名寄(第2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在旅程的第1集尾聲,我們離開夢幻丹頂鶴所棲息的釧路後,開始北上朝傳說中的網走邁進,只是這段路從無預警的遇上大雪而道路封閉開始,似乎如同昔日網走監獄重刑犯開墾北海道,充滿著許多艱困的阻礙風險,但卻也在突破困難之後,嶄露於嚴寒極北之地獨特生活情景。
Read More
Read More

翱翔天際不是夢at安捷飛航訓練中心 feat.KKday in台東

 有多久沒回到翱翔天際,享受俯瞰大地景致的上帝視角了呢?台灣唯一的飛行訓練學校【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與【KKday】獨家合作推出從機師培訓用的模擬機課程到從台東機場起風,翱翔東部天際的實機飛行,親自感受駕駛艙環景視角的體驗活動,感受凌空駕馭的夢幻樂趣吧!
Read More
Read More

大雪山下的隱世靜謐in日本北海道旭川、美瑛(第3集) feat.緩慢北海道民宿

 旅程的開端,我們在名寄遇上了入冬來最大的降雪,車子差點被淹沒,好不容易脫困之後,我們在大雪紛飛的浪漫又帶點危險的公路伴隨下,前往位於美瑛,同時像是童話故事般隱世山林的【緩慢北海道民宿】,做為此行漫遊旭川、美瑛2日遊的中心點。
Read More
Read More

尋訪“原”技藝in花蓮 feat. Canon EOS R6

 在東部旅行經驗中,花蓮對於西部南北的旅人來說,其最為居中的位置,無論是搭飛機、火車,甚至是從公路之巔的武嶺,愜意接上中橫公路的太魯閣一路抵達,皆有著多元的旅行方式,本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尋訪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感受相當多元卻不多見的“原”技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