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極東海岸村in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 feat. Canon EOS R6

 提到台灣極東之境,是三貂角燈塔、馬崗漁村又或是整個東北角海域呢?即便看似時常造訪的東北角海域,但這次的映像旅行,我們隨著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引領,在極東之境與海女阿姨們漫步於潮間帶採集、走上三貂角燈塔眺望無死角的山海景色、探索卯澳漁村昔日的人文風情,以及最為霹靂的福隆沙雕藝術工藝。

 提到台灣極東之境,旅伴們會想到什麼呢?是三貂角燈塔、馬崗漁村又或是整個東北角海域呢?即便看似時常造訪的東北角海域,但這次的映像旅行,我們隨著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引領,在極東之境與海女阿姨們漫步於潮間帶採集、走上三貂角燈塔眺望無死角的山海景色、探索卯澳漁村昔日的人文風情,以及最為霹靂的福隆沙雕藝術工藝。

遊記分享開始前,我們先一同瀏覽影片吧!

 

與海女一同漫步海蝕平台

 此行受到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邀請,一同前往位於台灣極東點的三貂角旅行,過往造訪位於三貂角海岸的台灣極東點【馬崗漁村】,除了拍攝汽車的海岸風情之外,最常在此欣賞獨特的海蝕平台日出,以及夜晚的海岸星空美景,其實並未靠著雙腳漫步漁村之中,仔細探索其人文聚落特色,因此在日韓文化中常提及的海女,沒想到其實在台灣的東北角漁村中,同樣也有著海女、海男的獨特海人文化,所以此行我們將與海女阿姨,一同走向海岸,體驗著他們從小隨著大人一同取之於海、用之於海的採集生活!
位於台灣極東點的馬崗漁港,其海蝕平台的夢幻日出,是我相當喜歡造訪的原因。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15-35mm F2.8 L IS USM
快門:0.8s、光圈:f/18、ISO 100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0.4s、光圈:f/8.0、ISO 50
同時海天一色的風景,也是相當適合拍攝汽車到此一遊的好去處。
機身:Canon EOS 90D、鏡頭:EF-S18-135mm f/3.5-5.6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從台北出發約90分鐘的車程,我們終於抵達台灣的極東點【馬崗漁村】,此行陪伴我們的海女阿姨則是早已等著我們的到來,並且提醒著趕快換上能在濕滑的潮間帶中有著絕佳止滑效果的傳統草鞋,在潮水上漲前進入潮間帶進行採集的體驗,於此才知道,海女的生活是隨著季節、時間、潮水的變換而有所不同,像是每年3-5月春夏交替之時,潮間帶的海蝕平台上則是佈滿著各式各樣的海藻,此時海岸不僅像鋪上鮮豔的紅綠交織地毯海岸之外,同時這些海藻更是藏著我們夏季造訪東北角時常見的消暑飲品的“石花凍”原料呢,而在夏秋等不同季節時,海女們則是採集著海膽、石蚵、紫菜等當季盛產的新鮮海味來貼補家用,至於出海下潛漁獵等更為粗重的討海生活,則是交給海男來擔當了。
這次隨著新北市觀光旅遊局一同進入馬崗漁村,探索更多的人文風貌。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我想這麼可愛的注意標示,僅馬崗獨有呢!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而這座寧靜的漁村中,隨處可見愜意的貓兒。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走向海蝕平台,此時海岸礁石就像是舖上地毯一樣的長滿各式海草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250
因此退潮之時,正是走上潮間帶進行採集的最佳時刻。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在止滑的溯溪膠鞋尚未發明之前,面對濕滑的潮間帶,最佳的止滑方式即為穿上草鞋,既然有機會能提驗傳統的海女採集生活,脫下鞋子換上草鞋走上一段更是相當珍貴的體驗。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趁著尚未漲潮前,趕快前往潮間帶進行採集生活體驗與解說。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對於習慣穿著襪子、鞋子的我們來說,穿上草鞋行走雖然有著相當優異的止滑效果以及有趣的體驗,不過觸感還是挺扎腳的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25

 

 把握尚未漲潮的黃金時間,我們隨著海女阿姨的腳步,一同走進潮間帶體驗海女採集生活,而先前提到的石花凍,即是在這片潮間帶眾多海藻的紅色石花菜(又稱鳳尾),只不過除了富含膠質的石花菜之外,像是鹿角菜、蜈蚣藻等藻類同樣也為相似的紅色與身形,對於我們這些海岸採集小白來說相當難以辨認,不過看著海女阿姨穿梭於海浪不斷拍打而溼滑的潮間帶中,手腳俐落的採集著鳳尾、海螺、海膽等,更能想像他們自幼年時即在這片海域中,不斷從事著採集、捕撈等熟練的海岸漁村生活,我想這一項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同時少了年輕一代加入傳承導致可能逐漸沒落的文化技藝,其實更值得我們深入探訪體驗,讓這文化能與這片海洋一樣的循環永續呢。
海女阿姨與我們分享,在馬崗的海女多為潮間帶的採集與較為輕度的潛水捕撈,而她從小學畢業即隨著家長一同進入這片海域學習採集知識與技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125
在東北角海域常見的海草中,僅石花菜(鳳尾)的膠質最為豐厚,因此經過七洗七曬後熬煮而成的飲料極為我們熟知的石花凍,而其餘的海藻同樣也存在著膠質與食用,只是好吃與否的問題。
在潮間帶採集時所需的工具。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8.0、ISO 400
對比我們這種潮間帶採集新手避免滑倒的的小心翼翼,海女阿姨穿梭於濕滑的海蝕平台上相當迅速,而且不時注意海浪狀況,確保大家安全。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許多螺類與海膽皆藏身於石縫之中,因此必須仔細觀察並挖出。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25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8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除了海草、海膽、螺肉的採集之外,石頭上還有著相當鮮甜的石蚵能採集,現採現吃的濃郁海味,真是爽快。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0s、光圈:f/6.3、ISO 4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200
採集過後,即是依照海草的不同進行修剪與分類,以利後續的加工製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200
石花菜經過七洗七曬的繁瑣工序後,才能將海草特有的腥味去除,只留下純淨的膠質,經過熬煮後才能換來一瓶東北角常見的消暑飲料“石花凍”。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導覽結束後,愜意的在海邊吃上在地的海菜、醃蟹與小卷米粉,更是漁村最道地的生活享受。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登高望遠一覽極東之海

漫步在馬崗潮間帶體驗海女採集的生活之外,這片同為雪山山脈起點的三貂角海蝕平台地形之全貌究竟如何?走向馬崗漁村身後的三貂角燈塔即可一覽無遺,從山腳下的人行步道隨著山勢悠悠的走向三貂角燈塔,雖然遠看坐落於山崖邊的燈塔會令人覺得步道有著難以行走的陡峭感,但其實沿途寬敞,且緩坡上升的步道規劃,以及不時能回頭欣賞海天一色的海岸景緻,倒也相當輕鬆寫意。

跨越台2線濱海公路,在馬崗漁村的正對面,即時前往三貂角燈塔的景觀步道。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前往燈塔的步道看似陡峭,其實設計的相當平緩,同時走累了轉過身即有相當遼闊的海景可欣賞,全程約莫15分鐘即可走完,相當輕鬆。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登頂後,自1935年日治時期即開始照耀東北角海岸的燈塔即映入眼簾,其實這座燈塔曾於二戰時期遭盟軍空襲炸毀,因此現今看到的潔白高雅之燈塔樣貌已是1946年修復完畢之狀態,不過很可惜的是今天造訪的天氣並非藍天白雲的晴朗豔陽,不然燈塔有著暢快的晴朗天氣做為背景,更是有著獨特的地中海風情景致呢,而造訪燈塔,並非只能欣賞其雅致的燈塔建築風景,不妨多走幾步路前往一旁的“三貂角極東觀景台”步道走走吧,座落於山崖邊的極東觀景台不僅有著遼闊的環景視野能一覽山腳下的海蝕平台地形,同時隨著台2線濱海公路往宜蘭的方向望去,還能看見燈塔像是為海上神獸龜山島照耀導航的有趣景致呢。
抵達三貂角燈塔,首先映入眼簾的像是教堂的白色典雅建築,不過在當時是存放燃油的倉庫,隨時供給燈塔燃燒照明的需求。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雖然造訪的這天是灰暗的陰天,但卻無損潔白燈塔的高雅氣質。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燈塔旁的歐式涼亭也能欣賞東方海上神獸龜山島。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走向位於燈塔不遠處的極東觀景台,欣賞馬崗漁村的海岸線吧。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在觀景台欣賞無死角的環景海岸真是暢快。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朝西北方望去,遠方的鼻頭角與我們呼應整個東北角海岸景致。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若是隨著台2線濱海公路朝宜蘭方向遠眺,也能欣賞海上神龜的風采。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而在極東觀景台最令我喜愛的角度即是燈塔與龜山島彼此照耀呼應的景致。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走讀靜謐卯澳

 離開位於極東的馬崗漁村、三貂角燈塔,我們轉往座落於三貂角西側灣澳地形的卯澳漁村,由於此處屬於天然港灣之海岬地形,因此相較於正面迎擊東北季風的馬崗漁村來說,卯澳漁村的環境較為適合居住,所以百年來皆位於極東點三貂角的漁村中,卯澳漁村則是熱鬧許多的商業、漁業之聚落,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北迴鐵路的繞道與濱海公路等便捷交通運輸開闢,令其隨之逐漸沒落,不過這兩座村落同樣有著相當獨特海女、海男之海人文化,以及石頭屋建築聚落。
走進卯澳漁村,探訪樣貌多樣的百年石頭屋風采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60
對比馬崗漁村,位於海岬地形的卯澳漁村,更是浪濤較為平緩適合居住的天然港灣漁村。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60
從卯澳漁村朝馬崗漁港的方向欣賞港灣,同時可以發現雪山山脈從海平面逐漸隆起的源頭地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320

 

 走進相當悠閒靜謐的卯澳漁村,首要探訪必定是傳統村落中的信仰聚會中心,在卯澳漁村裡,有著全台僅此供奉的“提籃觀音”的利洋宮,對比許多漁村供奉媽祖作為保佑航行出入平安的信仰,相傳在光緒年間村民於海邊撿到一尊手提裝滿漁獲籃子的觀音神像,因此在仰賴漁業維生的卯澳漁村中的村民認為,其意味著提籃觀音的到來將滿載豐收之意,供奉的信眾逐漸日增,所以興建利洋宮,象徵其卯澳村民出海捕魚皆能大吉利海洋之意,而在這座廟宇中,更值得細細品味傳統中式宮廟傳神的門神壁畫、令人讚嘆的藻井雕刻,當然在不影響眾人的時候,欣賞迄今已有8尊提籃觀音與在卯澳漁港外拆除未爆彈的神蹟故事囉!
抵達卯澳漁村,我們先參觀全台僅此供奉提籃觀音的利洋宮。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60
現今眾多廟宇的台灣,能有如此炯炯有神的門神手繪,已是不多見的傳統工藝。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6.3、ISO 1000
每當走進廟宇時,屋頂上的藻井雕刻更是我相當喜愛欣賞其建築雕刻工藝的一隅。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6.3、ISO 1000
自清朝光緒年間村民於海邊拾獲提籃觀音後,迄今已有8尊神像於此接受村民的供奉,可見利洋宮的香火鼎盛與信仰中心的價值。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6.3、ISO 1000
而在廟前戲台的牆面上,同樣有著相當可愛的提籃觀音畫像。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100
而在廟裡的布告欄上,有著一張2020年國軍在卯澳漁村海下引爆二戰時期未爆彈所激起的巨大水花照片,其樣貌還真的與觀音神像有幾分神似呢。

 

 欣賞完利洋宮,我們開始隨著導覽人員一同穿梭於卯澳漁村的大街小巷,感受每座獨具特色的石頭屋建築,而石頭屋建築的概念,除了利用當地意於取的砂岩作為建材之外,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即是在東北角夏炎冬寒的環境裡,石頭屋卻保有冬暖夏涼的居家功效。其中在漫步於卯澳村欣賞這群石頭屋聚落時,更能發現石頭堆砌的形式有著人字形、隙縫平整如T字形的平行堆疊,或像是隨興堆疊等建築形式,其實這些堆砌法,即是訴說著昔日蓋房的屋主家境是否富裕,像是需要大小、規格皆統一工整的石材,才能完整堆疊平行砌與人字砌,但這樣的建材必定經過人工的方式,將大小、形狀不一的石材經過修整才能得以使用,也因此只有富裕人家才能負擔這樣的建築經費,不過在漁村內有著一棟兩層樓建築的新北市歷史建築“吳家樓仔厝”,其建築則是集人字、平行與亂石砌於一體的建築,加上其獨特且少見的庭院與圍牆設計,迄今依舊能想像其富裕程度,而吳家樓仔厝在當時即是靠著豐富的漁業資源進而賺得財富後,而有著二樓加上庭院的建築規模呢!
在卯澳漁村中,有著一棟象徵此處昔日漁業資源豐富的歷史建築“吳家樓仔厝”。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640
吳家樓仔厝規模相當之大,不僅有圍牆,更包含庭院與二樓式的建築,其中石材推砌之功法更是結合人字、平行與亂石砌為一體的建築。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320
除了吳家樓仔厝之外,其實漫步於卯澳村的小巷中,更能欣賞每一戶不同的建築風格。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160
漫遊於超過百年歷史的石頭屋群,這一戶過往除了牆面有著亂石砌並以水泥填補其隙縫藉此加強防風之外,同時也是曾有百戶人家的卯澳漁村中唯一的理髮廳,當學生進行服儀檢查時,此處更是大排長龍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800
許多石頭屋中,必定看到牆面底層有著加厚的建築形式,此為抵擋風浪來襲時,加強石頭屋主體剛性的防浪牆。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400
石頭屋內的廚房,其爐灶的結構更是緊臨牆面而築,並將柴火所燃燒的煙透過與牆壁密合的煙囪排出,不但不會搞的烏煙瘴氣,同時寒冷的冬季也能為屋內保暖。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800
現在還有居住的石頭屋中,屋頂上的煙囪新穎的樣貌即可知道依舊使用著爐灶。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160
潮濕多雨的東北角,讓屋頂長滿有趣可愛的植披。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160
石頭屋不僅做為人的居所,其家禽、家畜也有著遮風避雨的石頭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160
其中一戶的圍牆更是精美的花窗設計,透過花窗風化程度的不同,即可了解卯澳漁村受到富含鹽分海風的吹拂侵襲。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6.3、ISO 400

 

 在卯澳漁村,除了信仰與在地人文建築的小故事之外,順著港灣地形漫步於其中,沿途平穩的浪濤,充滿童趣的壁畫與訴說昔日在地海產的可愛雕像,不僅讓這座傳統百年漁村多了一分年輕活力之外,同時更具有韓劇海岸村恰恰的幾分輕鬆自在呢!
漫步於寧靜且寬敞的卯澳漁村海岸,相當愜意舒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500
其中卯澳漁村這棟建築為東北角少見的飛魚加工廠,不過隨著飛魚群不再進入此海域後,也隨之沒落。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6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640
在卯澳漁村的海邊,有著許多可愛的海洋生物裝置藝術,也訴說著昔日此的能捕獲的豐富漁產資源。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640

 

掌中霹靂、沙雕魔吞鉅獻

 在東北角地區,除了風景、歷史人文能愜意漫步探索、細細品味之外,此時位於三貂角地形西側末端的福隆正舉辦一年一度的沙雕藝術季呢。今年5/26開展的2022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不僅創下展演至10/10的最長展期,同時本次展演以台灣原創文化中,極富盛名的霹靂布袋戲中的魔吞不動城為主軸,透過沙雕師將鬆軟的海沙塑造成栩栩如生的36座大型沙雕藝術,此行在開展前隨著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與福容飯店的邀請,一同進入福隆沙灘欣賞沙雕師傅們如何製作身形龐大的沙雕,同時在每一尊魔吞十二宮的面具、樣貌、服裝、兵器等細節依舊相當立體的忠實呈現,堅實的像是絲毫不受海風、雨淋等天氣影響,相當精采,我想不僅是霹靂布袋戲迷,帶著孩子們前往福隆感受台灣本土原創的文化鉅作加上海灘漫遊玩水同遊,更是一趟充滿歷史、人文、娛樂的東北角知性之旅呢。
最後我們前往福容大飯店,準備參觀即將開展的2022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6.3、ISO 100
越過拱橋,眼前沙灘上36座沙雕藝術正如火如荼的製作當中。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8.0、ISO 100
其中有許多沙雕也能以借位的方式拍攝,像是與魔吞12宮的角色對決一樣。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過往參觀沙雕藝術季,皆為欣賞完成品,難得有機會看著沙雕師傅如何琢磨鬆軟的海沙,進而雕塑有稜有角的線條,真是令人讚嘆。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最令人感到讚嘆的即是這座高達8公尺的素還真作品,原來高聳的沙雕藝術是透過板模一層一層構築而成的,期待開展時再次造訪欣賞完成品。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8.0、ISO 1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0s、光圈:f/8.0、ISO 100
台灣現今的海岸漁村,多為人口外移且高齡化的型態,因此多走進這些聚落,體驗其愜意的海岸生活與文化,我想是更讓它永續發展活化的方法之一。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喜歡本次的新北市三貂角小旅行嗎?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Line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

新北旅客粉絲團

新北旅客Instagram

 

馬崗海女文化導覽(曙旅文化工作室)

粉絲團

Instagram

 

映像生活 Image Life feat. KKday 2022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優惠套票

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128605?cid=11244

 

更多映像生活Image Life feat. KKday旅行優惠行程

https://www.kkday.com/zh-tw?cid=11244

 

景點/行程資訊(點擊即開啟連結)

馬崗漁村

三貂角燈塔:新北市貢寮區馬崗街38號

三貂角極東觀景台

卯澳漁村

利洋宮:新北市貢寮區福興街25號

吳家樓仔厝

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開拓極北荒蕪 in日本北海道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名寄(第2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在旅程的第1集尾聲,我們離開夢幻丹頂鶴所棲息的釧路後,開始北上朝傳說中的網走邁進,只是這段路從無預警的遇上大雪而道路封閉開始,似乎如同昔日網走監獄重刑犯開墾北海道,充滿著許多艱困的阻礙風險,但卻也在突破困難之後,嶄露於嚴寒極北之地獨特生活情景。
Read More
Read More

翱翔天際不是夢at安捷飛航訓練中心 feat.KKday in台東

 有多久沒回到翱翔天際,享受俯瞰大地景致的上帝視角了呢?台灣唯一的飛行訓練學校【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與【KKday】獨家合作推出從機師培訓用的模擬機課程到從台東機場起風,翱翔東部天際的實機飛行,親自感受駕駛艙環景視角的體驗活動,感受凌空駕馭的夢幻樂趣吧!
Read More
Read More

大雪山下的隱世靜謐in日本北海道旭川、美瑛(第3集) feat.緩慢北海道民宿

 旅程的開端,我們在名寄遇上了入冬來最大的降雪,車子差點被淹沒,好不容易脫困之後,我們在大雪紛飛的浪漫又帶點危險的公路伴隨下,前往位於美瑛,同時像是童話故事般隱世山林的【緩慢北海道民宿】,做為此行漫遊旭川、美瑛2日遊的中心點。
Read More
Read More

尋訪“原”技藝in花蓮 feat. Canon EOS R6

 在東部旅行經驗中,花蓮對於西部南北的旅人來說,其最為居中的位置,無論是搭飛機、火車,甚至是從公路之巔的武嶺,愜意接上中橫公路的太魯閣一路抵達,皆有著多元的旅行方式,本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尋訪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感受相當多元卻不多見的“原”技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