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磯崎、感受融合 in花蓮豐濱 feat. Canon EOS R6

 我常造訪這台11線最中點、也是寬敞公路中最遙遠的花蓮豐濱、台東長濱這兩處東海岸城鎮,除了太平洋帶來的舒適愜意海景之外,更多的是豐富的原住民生活文化體驗,而這次的映像旅行中,再次來到花蓮豐濱鄉的磯崎村,我拋開過往旅人的心情,用一種自己血液中的25%,感受這座獨特村落【磯崎村】!

 過往旅行,特別是我常造訪這台11線最中點、也是寬敞公路中最遙遠的花蓮豐濱、台東長濱這兩處東海岸城鎮,除了太平洋帶來的舒適愜意海景之外,更多的是豐富的原住民生活文化體驗,而這次的映像旅行中,再次來到花蓮豐濱鄉的磯崎村,我拋開過往旅人的心情,用一種自己血液中的25%,感受這座獨特村落【磯崎村】!

文章分享前,我們先快速瀏覽在花蓮磯崎村的小旅行吧!

 

一段族群的際遇

 或許,行走於台11線太平洋濱海公路對你來說,可能是往返花蓮市、台東市的一種行車選擇,又或是單純徜徉這段海天一色的自由暢快,但停下腳步,轉進沿海的每一座城鎮、村落感受其中呢?可能這樣的體驗卻是相當稀少吧!而座落於花蓮縣豐濱鄉的磯崎村,其位緊鄰加路蘭山與太平洋海岸之間的獨特地形,因此浪濤拍打並非如同西海岸沙灘,而是隨著隨著溪谷沖刷而下的礫石灘,當礫石隨著海浪拍打一同滾動的獨特聲響,這就是磯崎村前身「加路蘭」(Kaluluan)的由來!
冬季的磯崎村海岸雖然因冬季寒風顯得刺骨,不過也因海浪拍打著礫石所發出的聲響,也讓此處有著「加路蘭」(Kaluluan)的古稱。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而這片土地,卻可能只從1879年後開始隨著阿美、撒奇萊雅、布農、噶瑪蘭、客家、閩南、漢人以及外省人等族群因為生活、戰爭等眾多原因逐漸遷徙此處落地生根,加上北邊蕃薯寮與南端親不知子斷崖地形的阻隔,隨著台11線的開闢對外聯絡交通在1968年才開通,柏油路的鋪裝更是直至1983年才完成鋪設,可想而知當時磯崎村交通是如此的不便,卻也造就多種族群齊聚於此的小村落有著多元人文風貌,對於身上有著1/4阿美族血液的我來說,更想好好探索此處,因次這段旅行,我們從一個翻越中央山脈後唯一靠海的布農族【高山森林基地】,開始講起吧!
這次的旅行,我們隨著各族的友人,少看一點風景,多感受點他們的生活方式!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800
隨著眼前的山坡向寧靜太平洋望去,是我每次造訪高山森林基地時必定放鬆自己的行程之一。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3s、光圈:f/8.0、ISO 320

海拔最低的高山、最銳利的獵人

 走進位於磯崎的高山部落,並非這群布農族人居住於海岸山脈的高山峻嶺之中,而是【高山】二字是他們承襲著住在中央山脈的布農族祖先,隨著躲避戰火、政府國土政策等原因,一路從丹大山翻山越嶺遷徙至此而致敬往昔生活的命名,也由於當時隨著布農族巫師穿越古道至此一同欣賞這輩子第一次見到壯闊大海的震撼與絕美,唯一“靠海”的布農族就此蘊育而生。
進入高山部落探訪前,隨著阿美族的基地引導員查老一同向山林大聲的“吼厚”幾聲,向主人家打聲招呼!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7.1、ISO 160
有著布農族血統的基地創辦人小馬,向我們訴說身為布農族巫師的祖父當時如何翻越中央山脈至此,並建立起唯一靠海的布農族部落之生活。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6.3、ISO 400
發現了嗎?對比前一張照片的海報,當時小馬的祖父就是帶著部落族人以半穴居的方式居住於此,逐漸開展新生活。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640

 這樣翻山越嶺的故事,在首次造訪高山森林基地時,已隨著基地主人小馬一同感受這段遷徙至此的故事,而今再次造訪,小馬將帶著我們一同體驗一段探尋心靈的獵人旅行,因此我們在一同大聲呼喊Mi Qu Misang(音似:迷估迷上)、U Ni Nang(音似:伍尼那),你好與謝謝之意,正式開啟一日布農族獵人體驗生活後,獲得了一把名為Mamangan(音似:媽嗎趕)的獵人分享刀,不過這把尚未完成的縮小版布農族獵刀,其用意在於布農族長輩授予青年一把獵刀時,期望青年透過對著刀具編織握把,並進入獵場前透過磨刀石一來一回,靜下心的磨製開刃般的鋒利,進而成為狩獵技術高超且懂得分享的人,這就是Mamangan tu Bunun(意為:刀鋒般銳利的人)。
此行體驗活動,小馬會以長輩的身分,授予我們這些像是布農青年等級的旅人一把未開鋒的獵人分享刀。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800
打開盒裝,除了獵刀本體之外,還有著木質刀鞘、簡易的磨刀石,以及綑綁刀把、刀鞘的傘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6.3、ISO 800

 於是我們走向加路蘭溪出海口,漫步於這段佈滿礫石的海岸,聽著浪濤拍打與礫石規律的滾動聲,尋找一塊專屬於自己手中獵刀的磨刀石,隨著溪水逆流而上,在如同阿凡達場景般的巨木參天、潺潺溪水的氛圍中,浸潤手中準備用來磨刀的鵝卵石,握著刀仔細於石頭上一來一回的研磨著,即便無法在短時間內將一把刀磨至能輕鬆切割的銳利,但此時此刻透過自然環境的引領下,心如止水的靜心磨刀,思緒卻如同銳利的刀刃一般清晰透亮!
在磨刀之前,我們先來到海邊撿拾準備磨刀的鵝卵石,而海岸上由港口部落的藝術家陳勇昌Kaling所設計的「共生」裝置藝術,是以三座船型編織象徵著擅長漁獵的阿美、噶瑪蘭、撒奇萊雅族與箭象徵山林狩獵的布農族人所共同串起磯崎獨特的生活圈。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走向礫石滿佈的海岸,尋找一塊屬於自己的磨刀石吧!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東部的溪流皆是相當陡峭湍急,因此山上的石頭還無法磨成細砂時,已經被沖至出海口。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5.0、ISO 160
來回尋找了一番,找到了一顆相當光滑平整的鵝卵石。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準備磨刀鍛鍊心智去。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7.1、ISO 125
離開海岸後,我們進入像是只有獸徑般的山林之中。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800
穿梭於山林之中,我們只看到遍地的植物,但對查老來說,這些全是珍貴的寶物,像是眼前的月桃,將外皮剝除後,其月桃心便是相當美味的食材。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50
而月桃皮對折後,透過像是咬著單簧片樂器吹奏的技巧,所發出的啾啾聲,更能吸引鳥群靠近,近而狩獵。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50
走訪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撿拾攀附於植物上的藤蔓,準備做為獵人分享刀的握把皮。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6、ISO 800
透過藤蔓纏繞分享刀的握把,是不是更別有一番風味與紀念性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4.0、ISO 800
雖然科技的進步,磨刀能有更為快速的方式,但是小馬希望來到此處的旅人,能藉由傳統的磨刀體驗,靜下心來,沉澱自己的心靈,進而成為像獵人進入獵場時擁有最清晰銳利的心智。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0、ISO 800
我們就在這像極了阿凡達場景的山林溪水間磨著手中的獵人分享刀。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500
磨刀前,先把撿拾而來的石頭泡在溪水中浸潤一番。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0、ISO 8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0、ISO 800
第一次在野外磨刀的體驗真是特別,綠樹、溪水的聲光效果更讓心情放鬆愜意。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5.0、ISO 32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11、ISO 250

昔日後院冰箱

 在山林間磨著刀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體驗後,我們回到台11線上的磯崎海邊,我想曾過路此處的你,必定有著些許印象,位於磯崎海濱遊憩區南端的大石鼻山步道,在這段全長僅750公尺步道中,不僅可登高欣賞壯闊太平洋海景之外,同時獨特的獨立山勢,讓此處更有著幾乎360度無死角的遼闊視野,而且隨著擁有阿美族、撒奇萊雅血統的在地友人【小黑】,於高處向磯崎村海岸俯瞰,從南面龜庵海堤旁的九孔養殖場遺跡,到北面隨著季節海流變化,而有著夏季沙岸、冬季礫石特殊地理景觀的磯崎海濱遊憩區,這片海洋在過往不僅有著人工養殖九孔的盛況之外,少見的太平洋沙岸、礫石岸交替地形,也帶來魚、蝦、貝類等豐富的漁業資源,因此這片海洋更是此地住民垂手可得的現撈冰箱,相當新鮮肥美。
登上大石鼻山的制高點,即可欣賞台11線太平洋海岸公路的絕美壯闊。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別被這段陡峭的階梯步道嚇到了,只要一鼓作氣,爬上這段,即可欣賞磯崎海岸的壯闊風景。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100
隨著一步一步登高、聽著小黑分享磯崎村的過往歷史與地理環境,更能感受這座村落的興衰歷程。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在這不到500人的磯崎村,其實相當容易錯過,但停下腳步進來細細品味,更能發現此處小而美的“視”界。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登頂後,此處不僅適合眺望風景,同時漫步於稜線上的山海步道更是一種愜意。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山腳下的磯崎海水浴場有著夏季沙岸、冬季礫石岸的特殊地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小黑與我們分享海水浴場在他小時候的夏季,沙灘會從岸邊一路延伸的最遠方的礁石處,當時豐富的近海漁業資源更像是他們的冰箱。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8.0、ISO 100
位於步道南端入口處的廢棄九孔池,更訴說著昔日磯崎村養殖九孔的盛況。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在九孔池遺跡旁的海岸,還有著以消波塊築成的簡易漁港,夏季風平浪靜時,防坡堤就如同東海岸版的海之聲秘境一樣優美。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此時雖然風浪之大,但卻也是釣客與拍攝波濤洶湧的最佳時節。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會提及此地豐富海洋資源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導覽結束後,小黑帶著我們走向他所經營的【歐郎文物館】,原因在於他的爸爸歐朗,是昔日阿美族的副頭目,當時他靠著自製的漁具、蛙鞋、面鏡,暢遊於這片海洋之中,捕獲了像是大海螺、鯊魚等於漁獲,而這些全靠自身水性極佳的自由潛水技能所捕來的,相當厲害,而且除了漁獵技巧之外,在岸上的歐朗也是打獵、木工樣樣精通的生活智慧達人,雖然我們已無法親自感受歐郎帶給我們取自於自然的生活技能,但在歐郎文物館,承襲著父親生活技巧的小黑則是帶著我們拿著香氣四溢的檜木漂流木,豪邁的刨成筷子帶回家使用呢!
走進小黑經營的歐朗文物館,映入眼簾的即是這張磯崎海水浴場昔日有著大片沙岸的照片,對比今日更顯得環境變遷帶來的影響。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000
滿滿的漁具與戰利品即為當時小黑的父親歐朗下海漁獵的戰功。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5.6、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8.0、ISO 1000
身為副頭目的歐朗,在頭盔上也有著彰顯自己特色之設計。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6.3、ISO 1000
阿美族的男女族服。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5.6、ISO 1000
其實,小黑的母親為撒奇萊雅族,只是在清領時代撒奇萊雅族為躲避清軍的追殺,因而隱身於阿美族之中,而直到1990年的正名運動下,逐漸找回自己族群的文化重建。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000
雖然我們不像歐朗擅長木工的技能,但我們可透過刨刀削製木塊的體驗,感受其工藝。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10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1600
將檜木刨成筷子後,室內滿是檜木精油的迷人氣息,相當療癒。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5.6、ISO 1600

生火是種生活

 傍晚時分我們回到高山森林基地,並非一天的旅程就此結束,此時將撿拾而來的木頭劈開作為柴火,以隨手可得的林投心、藤心、鬼頭刀等在地新鮮食材,透過Jimmy Food Place的主廚Jimmy所架設的野炊窯、烤爐一同烹食、暢聊,透過隨著自己心情選擇食材進行現烤現吃的烹食過程,我想更是無菜單料理中最佳寫照呢,同時這些透過柴火烹煮的食材,不僅滿是柴火獨特的精油薰香之外,在這寒冷的冬季中,有著熊熊烈火暖身,更是一種生活的情趣。
傍晚返回高山森林基地時,已看見主廚Jimmy正在為晚上的無菜單野炊料理進行備料。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4.0、ISO 2500
主廚以月桃等植物作為香氣來源,並架設煙燻窯來燻製食材。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5.6、ISO 16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15s、光圈:f/4.0、ISO 2500
小黑則是將木材劈開,準備進行晚上烹調所需的柴火。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5.6、ISO 1600
對原住民來說,生火是一種基本的技能,更是體驗生活的一種連結。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4.0、ISO 3200
透過熊熊烈火引出木柴獨特的精油芳香,不僅溫暖更顯得身心舒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7.1、ISO 1250
原住民料理中常見藤心、半天筍,不過烤林投心的料理還真是首次品嘗,將其外皮烤焦後剝除,林投心的口感軟嫩清爽,更可解烤肉的油膩感。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4.0、ISO 2500
東海岸特有的鬼頭刀,在這次我們也豪邁的整尾烘烤料理。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4.0、ISO 2500
將烤好的魚肉剝下放於燙熟的野菜上,淋上醬汁後即完成一道豪邁的溫沙拉。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4.0、ISO 2500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25s、光圈:f/4.0、ISO 2500
以葉子編織而成的外皮,再填入糯米、豬肉後蒸熟,這就是原住民版的粽子“阿拜”,是昔日方便獵人外出狩獵時,在野外方便補給的糧食。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4.0、ISO 2500

 而我們也徜徉於這座滿是太平洋浪濤聲響的營地之中,築起帳篷,以高聳的百年雀榕為天幕,享受這片獨有的靜謐山林,緩緩地就寢,迎接著冬季太平洋最為寧靜的一到海面微光。
在夜晚來臨前,我們搭起帳篷準備在營地中來場星空夜語。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20s、光圈:f/7.1、ISO 800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3.2s、光圈:f/7.1、ISO 1250
與大夥圍著溫暖爐火暢所欲言,更是一種愜意享受。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s、光圈:f/4.0、ISO 2000
早晨海面有著一片陽光灑落的景致,讓這片冬季太平洋更顯得靜謐舒適。
鏡頭:RF70-200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25
邊吃早餐,邊欣賞著寧靜海洋,相當舒適。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125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125

 在這趟短暫的磯崎村小旅行,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著相當多元的生活方式與情趣,特別是在這不到500人的小村落中,彼此的生活智慧皆為互相幫助融合,就如早年各族群遷徙至此互助開墾的精神一般,共存共榮!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50
下一次趁著晴空萬里時,再造訪花蓮磯崎村吧,這裡的山、海隨著季節的不同,皆有著不同的韻味呢!
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200

喜歡本次花蓮磯崎村生活的旅行分享嗎?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映像生活Image Life Line

行走磯崎網站

行走磯崎粉絲團

行走磯崎Instagram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粉絲團

高山森林基地網站

高山森林基地粉絲團

Jimmy Food Place粉絲團

 

景點資訊(點擊即開啟地圖連結)

磯崎海水浴場

大石鼻山步道

高山森林基地(需預約)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開拓極北荒蕪 in日本北海道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名寄(第2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在旅程的第1集尾聲,我們離開夢幻丹頂鶴所棲息的釧路後,開始北上朝傳說中的網走邁進,只是這段路從無預警的遇上大雪而道路封閉開始,似乎如同昔日網走監獄重刑犯開墾北海道,充滿著許多艱困的阻礙風險,但卻也在突破困難之後,嶄露於嚴寒極北之地獨特生活情景。
Read More
Read More

翱翔天際不是夢at安捷飛航訓練中心 feat.KKday in台東

 有多久沒回到翱翔天際,享受俯瞰大地景致的上帝視角了呢?台灣唯一的飛行訓練學校【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與【KKday】獨家合作推出從機師培訓用的模擬機課程到從台東機場起風,翱翔東部天際的實機飛行,親自感受駕駛艙環景視角的體驗活動,感受凌空駕馭的夢幻樂趣吧!
Read More
Read More

大雪山下的隱世靜謐in日本北海道旭川、美瑛(第3集) feat.緩慢北海道民宿

 旅程的開端,我們在名寄遇上了入冬來最大的降雪,車子差點被淹沒,好不容易脫困之後,我們在大雪紛飛的浪漫又帶點危險的公路伴隨下,前往位於美瑛,同時像是童話故事般隱世山林的【緩慢北海道民宿】,做為此行漫遊旭川、美瑛2日遊的中心點。
Read More
Read More

尋訪“原”技藝in花蓮 feat. Canon EOS R6

 在東部旅行經驗中,花蓮對於西部南北的旅人來說,其最為居中的位置,無論是搭飛機、火車,甚至是從公路之巔的武嶺,愜意接上中橫公路的太魯閣一路抵達,皆有著多元的旅行方式,本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尋訪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感受相當多元卻不多見的“原”技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