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過生活in花蓮豐濱、台東長濱 feat. Canon EOS R5 & PowerShot G1X Mark III

 在這不安分的2020年對大家來說,都過得相當壓抑且沉悶,在這心情相當壓抑的氛圍下,我想該是到最令我感到自在的花蓮縣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這台11線濱海公路中間點,透過徜徉在太平洋與海岸山脈間的陽光、空氣、水與人們之間的互動,以及隨著吼嗨呀的歌聲與巴哥浪的加持下,將這年的衰事一掃而空同時將身心靈充滿電,因此走吧,這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再一同深入這兩座鄉鎮,從阿美族人親水的生活開始,與這片自然的大地互動吧!

 

 在這不安分的2020年對大家來說,都過得相當壓抑且沉悶,在這心情相當壓抑的氛圍下,我想該是到最令我感到自在的花蓮縣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這台11線濱海公路中間點,透過徜徉在太平洋與海岸山脈間的陽光、空氣、水與人們之間的互動,以及隨著吼嗨呀的歌聲與巴哥浪的加持下,將這年的衰事一掃而空同時將身心靈充滿電,因此走吧,這次的映像旅行,我們再一同深入這兩座鄉鎮,從阿美族人親水的生活開始,與這片自然的大地互動吧!

 

旅程開始前,我們先一起來瀏覽這趟花蓮豐濱、台東長濱旅行吧!

 

從溪流延續傳統

 隨著火車一路晃晃蕩蕩的抵達花蓮火車站後,開著車前往熟悉的台11線濱海公路,前往50公里外的首站豐濱鄉「貓公部落」,而早期也因阿美族人在此地隨處可見的傳統草藥「文殊蘭」稱作Fakong(音似貓公),因此貓公也為豐濱之舊稱,隨著八里灣溪沿岸而定居的貓公部落阿美族人,自古以來更是以八里灣溪作為維繫生活所需的命脈泉源,而今我們隨著貓公部落的安哥,一同前往溪邊,遵循部落最傳統的捕魚方法「封溪捕魚」。
抵達貓公部落時,先沿著貓公溪自行車道前往貓公部落聚會所集合。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160s、光圈:f/9.0、ISO 100
轉進貓公溪自行車道後,即可瞧見一座相當傳統的茅草屋。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以兩層茅草交叉堆疊所製作的屋頂,除了颱風侵襲之外,基本上能抵擋所有風吹、日曬、雨淋,只要2-3年更新屋頂,即可相當耐用。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500s、光圈:f/5.6、ISO 100
在屋內透過定期的煙燻,不僅保持乾燥之外,也能有著防蟲的效果。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30s、光圈:f/6.3、ISO 1250
來到貓公部落,必定要與安哥認識一番,談笑風生的與我們分享部落的習俗、大小事,不僅有趣,更有許多記憶點,你看從他以姑婆芋做成的防曬帽,就知道多可愛,同時也多接地氣。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聽到封溪捕魚,可別認為是刻板印象中的阻斷溪水一網打盡之負面作法,對於強調自然萬物皆共存共榮生生不息的阿美族來說,所謂的封溪捕魚則是一件部落大事,從隨著頭目一同帶領族人前往溪邊,面對溪流山谷高聲歌頌與祖靈、山神報告的「巴歌浪」儀式後,一同觀察溪流走向,透過眾人的力量以河砂暫時阻絕溪水流往支流,接著於支流源頭以能暫緩麻痺魚蝦活動力之搗碎魚藤浸泡於阻絕的溪水中,同時於下游處放置過小的魚蝦能通過之大網目魚筌作收網之用,隨著放置一段時間的魚藤逐漸讓魚蝦活動力降低後,眾人在於源頭逐漸將水往下游撥趕,此時支流內的溪水會逐漸乾涸,而魚蝦也會往有著魚筌放置的下游移動,藉此獲得漁獲,最後再將阻斷支流之砂石移除,令支流重新注入活水,完成動員部落之傳統大事「封溪捕魚」。
終於走向溪流,準備體驗部落居民傳統的封溪捕魚活動,只不過正值估水期的現在,會不會槓龜呢?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640s、光圈:f/8.0、ISO 100
封溪捕魚在部落中可是全員動起來的一件大事,從圓鍬、魚筌等眾多捕魚器材即可一窺一二。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在封溪捕魚中,最重要的就是拿起手中的圓鍬,挖起河砂阻絕溪水流入支流,而這項最為費力的差事,自然是部落青年階級負責。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接著將有著麻痺魚蝦之魚藤根部搗碎,混入溪水之中。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160s、光圈:f/8.0、ISO 100
等待一段時間後,即可從上游處將所剩的溪水慢慢趕至下游處。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下游處則是放置魚筌,等待上游的人將水與魚蝦逐漸趕進來,等待收穫。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320s、光圈:f/8.0、ISO 100
這次於枯水期的支流中所得到的稀少漁獲,封溪捕魚只是體驗貓公部落的傳統習俗,因此拍個照後就放回溪流中,永續發展。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不僅只有貓公部落利用著水資源維繫傳統生活,順著台11線再往南走,位於秀姑巒溪北端的港口部落,也是一群悠遊於出海口生活的阿美族聚落,而此處的捕魚方式則與貓公部落不同,由於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地理位置,因此寬闊且深沉的溪水已不適合採填砂封溪的捕魚工法,而是觀察溪水流量以及烏魚躍出水面之動態,進而使用八卦網捕魚,此外由於位於太平洋海岸的環境,港口部落的族人早已有著操駕獨木舟出海捕魚之技能,因此港口部落的阿美族可是天生有著絕佳的水性,近年風行的立槳划船(SUP),其實在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早期生活中,早已於秀姑巒溪出海口從事這樣的活動,唯一不同的是,當時他們是為了生活而進行漁獵,而今的SUP是為了休閒而進行生活。
來到秀姑巒溪出海口的港口部落,必定會見到這座將出海口分為南北兩側的島嶼奚卜蘭島(獅球嶼)。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500s、光圈:f/8.0、ISO 100
隨著颱風帶來的雨水與海浪變化,秀姑巒溪的出海口則是隨時變化,此時出海口的位置於北端,南端目前為礫石海灘阻絕中。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因此別於東部溪流出海口的湍急,晴朗天氣下的秀姑巒溪出海口則是相當平靜,非常適合進行水上活動,或是愜意的泡在溪水中。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00s、光圈:f/8.0、ISO 100
出海口有著相當豐富的魚群,特別是躍於水面的烏魚,因此在這最適合的漁獵方式為灑下八卦網進行捕魚。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也因此時的溪水相當平靜,在此練習體驗阿美族人擅長的獨木舟操舟活動,不僅好玩也非常安全。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50s、光圈:f/8.0、ISO 100
走進溪水中不妨彎下腰,奮力用手一耙,即可一兼二顧,摸蜆仔兼洗褲。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100
不用擔心八卦網撒的很爛而網不到魚,上岸還是有最在地的烤烏魚能品嚐!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800s、光圈:f/6.3、ISO 320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200s、光圈:f/6.3、ISO 100
除了烤魚之外,豪邁的使用鋼盆所煮的刺蔥魚湯,更是令人驚豔的清香滋味。
機身:Canon PowerShot G1 X Mark III
快門:1/2000s、光圈:f/6.3、ISO 320

時間淬鍊、醃釀新滋味

 我想,一句意指喝醉了的阿美族語「馬拉桑」這句話,應是電影海角七號時,大家才逐漸對於原住民的小米酒開始有著強烈的記憶點吧!而阿美族與稻米讓大家更有記憶點的故事,更是2015以港口部落族人舒米‧如妮為藍本,訴說著回鄉恢復海稻田種植的這部「太陽的孩子」電影吧,而造訪舒米‧如妮的稻味釀小酒莊中,邊聽著她分享稻米的故事,邊隨著她的歌聲、將天然酒麴灑落蒸熟的米上的傳統製酒工法,到最後品嚐有如初戀般酸澀甜美滋味的小米酒成品,我想小米酒之所以在原住民社會中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在於它單純的慶典飲用,而是從種植、酒麴製作、配合著溫度適合的天氣與雙手,透過經驗、心情以及觸感加以混和,再經過時間的淬鍊與沉澱,才得以獲得一甕屬於部落共同努力生產而豐收的記憶佳釀。
走進升火工作室,稻味釀小酒莊即隱身於這住家之中。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8.0、ISO 100
製酒前,除了將米蒸熟之外,要以能令泉水快速排除的竹簍裝飯,再以冷泉水澆淋進行冷卻,此外才不會因冷卻同時,飯粒吸收過多水分而糊爛。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800s、光圈:f/2.8、ISO 320
接著將天然酒麴磨成細粉。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5.6、ISO 125
再將酒麴粉平均的撒落於米飯之上。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125s、光圈:f/5.0、ISO 320
裝入罐內密封完成後,於陰涼的室內放置三天開瓶攪拌與空氣混和後再封罐,一周後就能有甜美的小米酒能品嚐了,屆時再進行冷藏停止發酵即可。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5.0、ISO 160

 除了釀酒之外,還記得去年冬季造訪台東長濱旅行時,以阿美族醃漬文化為主題的一耕食堂嗎?從去年於長光部落中品嚐單純的阿美族醃漬風味餐,而今這樣的風味餐為了讓大家更能感受醃生豬肉(Siraw)、辣醃筍(Fukah)其背後文化與意涵,因此開始有著故事劇場的用餐體驗,而這樣的劇場可是動員著部落中閒暇的人們,像是一場成果發表會般,隨著每次演出人員的不同而有種即興演出之特色,隨著長光新希望廣內的幽暗的燈光,逐一享用著醃漬已有半年以上,透過炙燒卻帶著香醇喉韻的醃生豬肉握壽司、第一口嗆辣十足卻隨著竹筍獨有的酸香讓口腔頓時垂涎三尺,因而不斷想吃上好幾碗香Q長濱白米的醃辣筍、清爽不油膩的刺蔥炸物配酒釀沾醬、獵人湯等傳統滋味卻是全新體驗的原住民風味餐,這樣的獨特滋味不僅詮釋了過往的風味餐風格,同時從這些全新滋味中傳承部落依娜世代技藝中的記憶。
還記得去年來到長光部落的新希望廣場,座落於金剛山山腳下的廣場相當優美。
機身:Canon EOS R、鏡頭:RF24-105mm F4 L IS USM
快門:1/320s、光圈:f/9.0、ISO 100
這次我們以夜訪的形式再次造訪此地,而阿美族獨特的醃漬文化,就從微光中開啟序幕。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25s、光圈:f/1.2、ISO 8000
自古以來,食用豬肉便節慶才得以享用的奢侈食物,不僅透過分食的方式維繫著彼此的情感連結,透過巧手醃漬生豬肉更是一項珍貴的技藝。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80s、光圈:f/1.6、ISO 4000
透過火焰炙燒後的生豬肉握壽司,不僅薰香四溢,入口即化的圓潤感,更會讓你忘卻這是醃漬已達半年之久的“生"豬肉(Siraw)。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100s、光圈:f/1.6、ISO 8000
善於農耕、漁獵的阿美族,太平洋更是他們自家的美味冰箱。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100s、光圈:f/1.2、ISO 500
將刺蔥炸炙酥脆後佐上Kenaw(酒釀沾醬),更是一種清爽新體驗。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100s、光圈:f/1.2、ISO 500

緩慢,是為了重新回歸自我

 這趟旅程中,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是種放鬆的旅行,但對每年多次造訪花蓮豐濱、台東長濱這台11線上中點鄉鎮的我,此處像是愜意生活的家,因為如同下班回家的那一刻起,一切不再有人打擾,也不需特別為了某個人、某些事以及某些狀況特別做些準備,因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按照自己的節奏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才是一種有著放鬆的歸屬感,而我在這兩座鄉鎮中,愜意的找到屬於我自己的歸屬感,就如同這次選擇下榻的「石梯灣118」民宿,入口從車流喧鬧的台11線,隨著石梯坪蒼綠的海岸梯田一路漫步抵達這外觀像是少了華麗外觀的樸素民宿,光是這段路就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回到鄉下老家的光景,而老家隨處的綠地、通風沁涼的休憩空間,都在這民宿的空間中,逐漸喚醒我深藏已久的兒時記憶,於似乎獨自躺在床上看著眼前石梯坪海景,抑或是愜意坐在懶骨頭沙發上,品味著來自太平洋充滿嚼勁的珍饈「飛魚」料理,我想這分自在不僅沉澱了來自都市發條的身心,更藉著這塊小天地中,隨著沁涼微風的帶動下,重新回歸自我!
走進這樣的小徑,住進遠方看似不起眼的建築,或許返鄉就是這樣樸實的心情。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60s、光圈:f/8.0、ISO 200
很喜歡這些懶骨頭的客廳空間,放鬆愜意躺著、坐著欣賞著窗外的風景。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8.0、ISO 400
石梯灣118民宿中,此處的設計最令我驚奇,因為前後無玻璃阻隔的窗框,不僅微風沁涼,同時也有著屋頂的遮蔽,在此處看本書、喝杯咖啡欣賞風景時可是相當舒適呢!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7.1、ISO 400
室內的梯間與幽暗的燈光,像是通往另一個時光般的神秘。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40s、光圈:f/8.0、ISO 400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15-35mm F2.8 L IS USM
快門:1/50s、光圈:f/8.0、ISO 1250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50mm F1.2 L USM
快門:1/125s、光圈:f/1.6、ISO 500
等待明年稻田金黃璀璨之時,再次造訪此處,必定相當夢幻。
機身:Canon EOS R5、鏡頭:RF24-70mm F2.8 L IS USM
快門:1/100s、光圈:f/8.0、ISO 200

喜歡本次花蓮豐濱、台東長濱的旅行分享嗎?

有機會的話點進來看看更多好玩的映像生活 Image Life

映像生活Image Life粉絲團

映像生活Image Life Instagram

 

特別感謝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

官方網站

粉絲團

Instagram

 

雙濱生活趣

官方網站

Instagram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官方網站

粉絲團

 

景點資訊(點擊即開啟地圖)

花蓮縣豐濱鄉

貓公部落(預約電話:03-879-1082):花蓮縣豐濱鄉民族街82巷

 

Idang 依浪(預約電話:0920-373-643):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43號(港口部落划獨木舟、漁獵生活)

粉絲團

 

升火工作室/稻味釀小酒莊(預約電話:0978-502-180):花蓮縣豐濱鄉117-2號(依娜飛魚對面)

 

緩慢尋路 石梯灣118: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118號

粉絲團

 

台東縣長濱鄉

一耕食堂(個人)/長光新希望廣場(團體) (預約電話:0987-226-640):台東縣長濱鄉97-3號(阿美族醃漬物風味餐)

粉絲團

You May Also Like
Read More

開拓極北荒蕪 in日本北海道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名寄(第2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在旅程的第1集尾聲,我們離開夢幻丹頂鶴所棲息的釧路後,開始北上朝傳說中的網走邁進,只是這段路從無預警的遇上大雪而道路封閉開始,似乎如同昔日網走監獄重刑犯開墾北海道,充滿著許多艱困的阻礙風險,但卻也在突破困難之後,嶄露於嚴寒極北之地獨特生活情景。
Read More
Read More

翱翔天際不是夢at安捷飛航訓練中心 feat.KKday in台東

 有多久沒回到翱翔天際,享受俯瞰大地景致的上帝視角了呢?台灣唯一的飛行訓練學校【安捷飛航訓練中心】與【KKday】獨家合作推出從機師培訓用的模擬機課程到從台東機場起風,翱翔東部天際的實機飛行,親自感受駕駛艙環景視角的體驗活動,感受凌空駕馭的夢幻樂趣吧!
Read More
Read More

大雪山下的隱世靜謐in日本北海道旭川、美瑛(第3集) feat.緩慢北海道民宿

 旅程的開端,我們在名寄遇上了入冬來最大的降雪,車子差點被淹沒,好不容易脫困之後,我們在大雪紛飛的浪漫又帶點危險的公路伴隨下,前往位於美瑛,同時像是童話故事般隱世山林的【緩慢北海道民宿】,做為此行漫遊旭川、美瑛2日遊的中心點。
Read More
Read More

久違的北國飛雪in日本北海道星野渡假村、釧路(第1集) feat. Canon EOS R6 Mark II

 對你來說,前往日本旅行你最想去哪呢?對映像生活 Image Life來說,最想前往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感受一場大雪紛飛下的環半島自駕旅行,所以我們一起前往北海道新千歲機場,開啟這段經由星野、釧路、屈斜路湖、網走、紋別、稚內、旭川、美瑛、小樽,再回到新千歲機場的環半島旅行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