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趁著近年Canon EOS R system這無反光鏡全片幅單眼數位相機系統的火紅熱潮,相當快速的發表了眾多RF鏡頭,而在2021年9月Canon Taiwan更是在台發表RF14-35mm f/4L IS USM這顆RF鏡頭中最為廣角的定光圈超廣角鏡,同時也正式宣告與RF70-200mm f/4L IS USM、RF24-105mm f/4L IS USM成為RF小三元鏡組,映像生活Image Life趁著此行前往帛琉泡泡旅遊的機會,透過這14mm的超廣視角,來場極輕、極小,同時盡情捕捉帛琉艷麗海天一色的愜意泡泡旅行吧!
最輕定光圈超廣角鏡
對於原本已經擁有EF16-35mm f/4L IS USM(以下簡稱EF16-35)、RF15-35mm f/2.8L IS USM(以下簡稱RF15-35)的我來說,為何還想要入手RF14-35mm f/4L IS USM(以下簡稱RF14-35)這比起EF多2mm、RF15端多1mm這數字極小差距的鏡頭呢?嗯!這個問題首先要先從一開始換成Canon EOS R做為我第一部無反光鏡全片幅單眼數位相機說起,當時EOS R發表後第一顆原生RF鏡頭為RF24-105mm f/4L IS USM,但是對平時旅行拍攝需求的我來說,RF暫時尚未出現如同EF 16-35mm的高廣角焦段讓我能有著最廣域的視角,拍下所到之處最美的大山大海,於是我暫時保留了EF16-35搭配EF-EOS R轉接環,做為我出遊時超廣角的鏡組搭配,直到RF15-35的問世,我才轉為使用RF15-35,而EF16-35做為使用EOS與EOS M機身時的鏡頭。
一開始入手Canon EOS R時,除了搭配RF24-105mm f/4L IS USM作為旅行標準鏡之外,也暫時以EF16-35mm f/4L IS USM補足超廣角端的焦段運用。當超廣角端之R system原生鏡RF15-35mm f/2.8L IS USM上市後,隨即更換成這支有著大光圈同時成像更為銳利的超廣角鏡頭。
這三支鏡頭廣角端僅2mm的微幅差距,在實際上的表現究竟有著多大的感受?出發前往帛琉前,趁著台北市區有著晴空萬里透徹的好天氣,前往位於內湖區的碧山巖這座能眺望台北盆地的寺院拍攝,從EF16-35、RF15-35到RF14-35這一路嘗試最廣角端的拍攝感受下,不比較沒傷害,比了才知厲害,16mm端對比15mm端少了約5%的範圍、而15mm端又比14mm端少了約5%的範圍,因此若是從EF16-35直接轉換為RF14-35的話,那麼多了10%廣域的範圍,鐵定是超廣角風景攝影迷的最愛,而以f/8.0的光圈為三支鏡頭進行拍攝時,以放大300%檢視照片邊緣,三支鏡頭皆有相當優異的銳利度,但硬要分個高下的話RF14-35與RF15-35不僅平起平坐,同時還有R System的原生鏡頭優勢,較EF16-35銳利一些。
趁著晴朗且透澈的天氣,抵達近郊的內湖碧山巖拍攝台北盆地一隅感受三支鏡頭的廣角差異吧! 鏡頭:EF16-35mm f/4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對比EF16-35,RF15-35更多了約5%的視角範圍。 鏡頭:RF15-35mm F2.8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當換上RF14-35時,與EF16-35的2mm差距相當驚人,這多出10%的視野範圍,連畫面下方的金龍禪寺也能完整入鏡。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將三支鏡頭的照片放大至300%並檢視邊緣,可發現三張照片皆相當銳利之餘,RF14-35與RF15-35更具R system原生鏡之優勢,再更銳利清晰些。而將焦段伸長至35mm的望遠端,台北盆地的成像不僅與廣角端有著相同優異的銳利感,同時盆地地形更具立體感。 鏡頭:RF14-35mm F4 L IS USM 快門:1/80s、光圈:f/8.0、ISO 100
享受海天一色的帛琉藍
終於到了帛琉泡泡旅遊出發的這天,在器材的攜帶上,機身帶了Canon EOS R6,鏡頭則是以RF14-35為主的標準小三元鏡組,而我發現,RF14-35從抵達好久不見的桃園機場開始、抵達帛琉開始暢遊,到返抵國門這5天4夜的假期中,幾乎占據高達95%的使用率。
好久沒拿著護照與登機證在登機門準備登機了,好令人懷念,走吧我們帶著相機去旅行。
在外島旅行,不外乎搭乘渡輪或是飛機,而飛機雖然快速,但總是因為國內線行李托運的重量,以及隨身行李登機的限制,都與出國旅行少了許多,但是搭船又相當耗費時間,更別說萬一海象不佳,腸胃一同與海浪同步的窘況了,因此這次旅行就帶著重量僅304克,且能輕巧直接放入口袋的PowerShot G7 X Mark III,一同前往由東引、西引雙島組成的國境之北馬祖東引鄉,尋找老爸常說當三年兵的記憶吧!
全新上市的Canon EOS 90D,搭載全新研發的3,250萬超高畫素之APS-C CMOS影像感測器、ISO可擴展至51200的高效能DIGIC 8數位影像處理器,光是這樣的硬體心臟規格,已是目前APS-C單眼相機界中獨霸一方的強悍性能,此外更將前代機種Canon EOS 80D強調的輕巧與快速的連拍性能,從每秒7張一舉提升至每秒10張,並於Live View模式下更可達到每秒11張以及1/16000秒的電子快門進行拍攝,這樣剽悍的性能究竟實際上的表現如何?這次映像生活就與大家分享帶著Canon EOS 90D,前往拍攝卡丁車賽、敞篷跑車的追焦實測吧!
對映像生活來說,拍照像是一本旅行日記,從相機鏡頭感受行腳的所見,用記憶卡當成筆記錄著每一次的感受,因此即便是同樣一個地方舊地重遊許多次,也會因為季節、天氣、人文的不同而有所新的收穫,當然選擇一部適合全家大小好操作的相機,更是串起旅行記憶的良伴,這次映像分享帶著全新上市的Canon EOS 850D,重回近年來相當喜愛的戰地島嶼「馬祖」,一起來看看這部入門等級的單眼相機,在戰地旅行的洗禮中,更進化了多少吧!
筆者上週與大家分享帶著Canon EOS 6D Mark II【以下稱6D2】進行一日小旅行,主要是想分享在數位這樣迅速的生活壓縮下,若是回歸到緩慢的類比思維,我們能得到的感受能更多更精彩。
而這次6D2要分享什麼呢?就如標題所述【走出自己的路】,為何這麼說呢?就藉著那次的一日小旅行之餘,跟大家分享筆者使用6D2在操作使用上的心得吧!